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这句话?
崇祯,明朝,东林党为什么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有很多人喜欢明朝历史,首先是明史的史料记载颇丰,其次明朝也是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政权,因此也格外让人多关注。
明史最绕不开的地方,也是让人心情极度压抑的一段历史时期,正是在明末的那几十年。因为有一个最明显的事实摆在大家的面前,曾经国力强盛、四海咸平、八方来贺的大明朝,一个当年吊打亚洲所有国家,揍的当时海上的马车夫荷兰也哭爹喊娘的大明,竟然会在短短的几年中被留着小辫子的,区区只有几十万人的满清给灭了。
可以这样说,这是满清他们自己也是不敢奢望的一个结果。 面对这样一件违背常理的事情,自然会有很多人出来解释,有人说是小冰河期,有人说是瘟疫,也有人说在嘉靖和万历时期就已经埋下祸根。
有一种说法就很有意思了,明朝的崩解与明末的大太监魏忠贤有强力关联。 鉴于中国人特有的习惯就是鼓破万人锤,再加上这个九千岁的确也是因为品行问题,做了不少的坏事,后来被“正直”的崇祯彻底弄翻,真正的做到了万劫不复,大快人心。
很多人都会把他当作是一副万灵药,明朝的末期哪里有问题,都会把这个连字都不认识的太监放上去。那么这个魏忠贤,真的是明末悲歌的作曲人吗?
很多事情也许并没有那么简单,其实大家好好想想,有些发生在几十年前的事情,都已让人感觉模糊,选择性失聪失明失语失智,就更别说发生在三四百年前的那场大浩劫。 其实,翻开史书去看看,魏忠贤在当政期间,除了有一些政治斗争外,他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了?是他割地赔款给满清了?是他丢掉了辽东了?是他自毁了国家的长城?是他逼迫引发的农民起义吗?好像还真的都跟他关系不大。
首先,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一直说魏忠贤十恶不赦的是什么人?
他们都是东林党和复社的,那么东林党和复社是什么人?
代表的是士绅阶级,大家要清楚一点,这群人在明朝是不纳税或者交很少赋税的。而且这群人把控着国家大部分的资源与财税。他们表面上一个个都显得仁义道德,讲究宗法伦理,但是这种仁义和伦理,都是他们用来攻击人的武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小人的标准约束自己。
那个写《五人墓碑记》的张溥也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这个人为啥写《五人墓碑记》?
因为他是复社的领袖,这个人在历史上名声就不是很好,做人很嚣张跋扈。 这个搅局者不但文笔好,口才也很好,从五人墓碑记种“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之言语铿锵就能看出这个人是多么会渲染和鼓舞人心。 但是要知道,这五个人都是布商,国家收税也是合理合法的,就算有异议,也可以上书朝廷,但是公然对抗国家执法人员,就是暴力抗法,这种事情就算是现在也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当然了,这个恶人的定义,自然也扣在了魏忠贤的身上。同时这个家伙自己暗中组织复社,宣扬自己的政治抱负,给不少年轻的读书人洗脑,看看这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就是多害人,匹夫懂什么叫做国家社稷吗?放在太平时节,这点事算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萌芽,有了温室的呵护,它也许会健康成长,但这套理论放在国家危亡之际,就是纯属不切实际的瞎捣乱。
后面的事情也证明了这点,崇祯年间,因为国防支出猛增,却收不上商业税,只能转过头来疯狂收割农民的税,要知道就算是现在,农村人口也是占大多数。搞得山西陕西人祸大于天祸,最后出现人吃人的现状,千里白骨,怨鬼夜哭。
这时候,这群东林党和复社去哪了? 前期至少还有一个魏忠贤和这群人争权,相互有一个掣肘,国家财政还算稳定,主要的方略还可以继续维持,等到魏忠贤一死,复社更是一手遮天,那个张溥出名之后,不愿意按部就班的继续熬资历,就连当朝的首辅周延儒都被这个家伙捏住把柄,操作朝政,这种事情可是严重的违法违纪行为,但是这个张溥这时候可不管什么纲常伦理,江山社稷了。
无论古今,要看明白一个人,不能只是听其言,主要是观其行。可惜明末乱世反其道而行之,是“实干遭殃,嘴炮误国”的典型写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崇祯继位之前,魏忠贤已把大明的天下当成了自己天下,天下人只知道魏公公,而不知道大明皇帝。魏忠贤发迹后就来结党私营,经过党争后,魏忠贤的势力变得越来越大,到处安插与他亲近之人,到后来,魏忠贤已经控制朝野上下,无人敢站出来和他作对。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继承皇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魏忠贤。为了铲除魏忠贤,他先是吧魏忠贤周边人一一收拾了,把魏公公孤立起来,这样做就大大消弱了魏忠贤的影响力,为下一步彻底铲除魏忠贤做好准备。
同年年底,崇祯吧魏忠贤贬到凤阳去守陵,没多久魏忠贤就自缢身亡。紧接着,只要与魏忠贤有关的官员都被处置,或斩首,或流放,或关押在牢中,将阉党的势力打压的一点都不剩。
本以为铲除魏忠贤,明朝的政权能够得到巩固,民生经济得到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也会上升。然而,魏忠贤死后,一切好像都变得更糟糕,仅仅十多年,大明就面临这内有外患,亡国绝种的结局,崇祯帝也因为自缢在上山,和魏忠贤落得一个下场。那么魏忠贤如果没有被铲除的话,明朝是不是就不会亡国这么早?答案是否定的!魏忠贤必须要被出掉。
朝中无人敢对魏忠贤不恭,民间的平民百姓私下也不敢乱议魏忠贤。大明的东厂就是魏忠贤的鹰犬,人员分布在全国各地,只要有人发表不利于魏忠贤的言论,下场就会很惨,可不不仅仅是丢了性命。魏忠贤做到这个位置,除了名义上听从皇上的,其他的全是魏忠贤说的算,所以魏忠贤又被称为九千九百岁。
这样一个把持朝政,排除异己,贪污腐败,胡作非为的宦官,如果不被铲除,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呢?
话说回来,崇祯是个很能干的皇帝,志向远大,励精图治,要找回大明王朝昔日的辉煌。历史给崇祯开了个玩笑,自崇祯继位后,大明全国各个接二连三发生自然灾害,旱灾过后是蝗灾,蝗灾过后又闹瘟疫,而且有蔓延数省,就连当时的都城北京都不能幸免于难。
内忧还没有解决,崛起的后金,也就是大清,看上了大明这块肥肉,在东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上一篇:教育是一门科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