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这句话?
崇祯,明朝,东林党为什么有魏忠贤不死,大明不亡这句话?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天启后期就已经到了只知有魏公公不知有皇上的地步,全国到处都在给魏忠贤修建庙宇,神一样供奉着。崇祯铲除阉党顺乎民心大快人心!崇祯之所以会亡国,与其固有的猜疑性格有关,兵部尚书几乎一年一换,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后期犹豫不决,两线作战分不出轻重缓急,用人不当与闯贼作战连连失误,不去分析失败的原因,只是一味地下\"罪自责\",袁崇焕的\"凭坚城,用大炮\"的策略没有领会透彻!
一味地与鞑子和闯贼展开野战,连连受挫,在国家危难之际还充当好人主义,下敢站出来担责,满朝文武只知道高呼寸土寸金,正确的主张谁也不敢实施,先与鞑子讲和,集中力量消灭闯贼的策略只在心中装着谁也不敢提出来!
致使后来洪承畴降清,洪贼降清影响巨大!对崇祯是致命的一击!从此大明的精锐就只剩下了吴三桂的三万人马。闯贼打到北京城下,城中太监偷偷打开了城门,可见人心已散,无力凝聚。迁都一事议了半月也没有实施,由此可见谁也不想当\"出头鸟\",大明亡了,实则与崇祯的犹柔寡断有直接关系!
魏是一个烂人,但能力是有的,满足一己私欲的过程中无意中做了有益于国家的事;崇祯是想做个好皇帝,但能力和心胸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假如他们君臣关系对调不知会怎样?因为魏忠贤知道,国破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主子在国在,自己才能活的滋润,所以对外军事和对内募集军费都是不遗余力的。但文官集团不是这么想,国破了大不了另投主子,仗着自己老资格还能混条出路,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书生误国就是这么来的。
可恨之人,必有可用之能,崇祯皇帝是蠢,一棍子打死和否定了奸臣及能力,一时快了私心,却丢了江山,当年秦王杀了商鞅,但是一些商鞅的变法有利于统治和国家发展的政策没费,为后来秦灭六国一统江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万历自24年外派太监专责矿监、税吏,每年209万两国库有100多万来自盐税。东林党不断上书反对,终在万历一死就给取消了这项政策,从此大明国库进入崩溃状态,魏忠贤大字不识肯定没有张居正的财政专长,能做的也就是用一切残忍为皇帝办差捞钱而已。
晚明说到底是那些东林党文人给搞垮的。大家可以查查各省各县县志和每个姓氏族谱所记载的晚明垮台的历史原因就能明白。很多时候,记载在历史史官的东西文字是不敢真正记载历史原因的。因为,人都怕死,怕说实话会给灭族。
魏忠贤若在崇祯不会为没钱巢贼发愁,官兵不敢养贼自重,魏忠贤若在朝堂上只有阉党与东林党,而魏忠贤去后虽东林独大但楚齐渐等乡党没有了阉党这一大敌不在与东林同心开始互相攻伐,这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明朝堂斗了两百多年也没出什么大乱但出了个野猪皮明朝十力出不了一力所以亡国了。
明朝灭亡,主要是因为天灾。魏忠贤要是不死,挺过了这几年各方面都会有好转我当时明朝末期。已经马上就要资本主义萌芽了。只用挺过去。明朝本身火器就天下第一。当时就有了二级火箭早世界好几百年。那么要是真进入了资本主义。
后面不说了。前面袁崇焕的宁远大捷是由孙承宗领导下打胜的。当时魏忠贤数次想搞孙承宗,奈何孙是帝师,皇帝深信之。而且孙老师是老江湖,各种套路都熟。即使如此,孙老师最后也不免被搞回家了。宁锦防线几乎瘫痪。若非袁督师死战,哪有宁远大捷。魏忠贤和东林党对晚明都有大过。东林党人多数有私德。魏忠贤之流只有更不要脸。
所谓文人,其实是华夏文明发展的祸根,巧言令色,投机取巧,自命不凡,是文人的共同特点。为了刷存在感都可以置人于死地的那类人。文人这一称呼在当今已经过时,所以,称之为专家而代之。这其中有一少部分是正直的人,大多数是一些坑蒙拐骗之徒,蛊惑群众,只为不劳而获,实乃披着羊皮的狼!这类专家不除,则国家社稷不稳!
明朝就是被当时的那帮子文化人灭掉的,那些人拿到现在来说叫社会精英,东林党扶持那些文化人考取功名,任职于朝廷,他们当官后自然要回报东林党,于是就天天像朝廷建议降低江南一带的赋税,可是当时那个情况全国就数江南一带富裕,不从江南征税从哪儿征,东林党那些人有钱还不给国家出力,致使明朝百万大军因缺乏军饷而成为摆设,明朝的灭亡根本在于当时的社会精英玩物丧志丧失了社会责任感,而现在的所谓社会精英,似乎也跟当时差不多。
书生误国这句话是没错的,魏忠贤并没有史书上说的那么坏都是被东林党抹黑的,魏忠贤是坚持收商税的而朝廷官员多是东林一党的,东林一党多半是东南的人,东南商业发达各家都与东林的官员有各种的关系为了维护家中在东南的地位他们只能选择为了东南好而不顾全国反对朝廷收商税!魏忠贤的存在能制约东林党,魏忠贤一去东林再无制约已制崇祯帝吊死煤山!
为君之道,就是要利用自己手中的杠杆,平衡群臣各大势力的均衡,不可让一只势力独大。即使这个势力看似忠臣。为君之道既要保守又要改革。保守是不能打破以前的统治基石。改革是艰难的,就像走钢丝,改不好就是覆灭。改好了就如同商鞅变法,但是改革肯定要得罪人,有时候要找替罪羊平息改革中利益受损一方权贵的怨气 如商鞅的悲剧。这里并不是说魏忠贤是正面人物,但是他的垮台犹如跷跷板的一头撤去,整个政权失去平衡了,所以大明在种种严重自然灾害后,难以维持。
个人觉得关键还是皇帝的自己的能力问题,因为古代王权第一,功也是你,过也是你,逃不脱的。不是他,谁能杀得了魏忠贤,不是他,即使杀了,也还有很多机会发现图强的,用谁不用谁,听谁不听谁,干什么事情,不都是他说了算,就连最后的和解,迁都等等,这么大的事情,都自己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定,还归罪于别人,说什么诸臣误我,孰轻孰重分不清,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分不清,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分不清,你不亡国谁亡国?
李闯王打京都时,守军没有军费,守军既没士气粮饷也不足,崇祯几次找大臣募集,都没钱没粮,可当北京城破,闯王收集了几千万军资,都是从大臣家里收来的,你能不恨么,国都要破了,可他们还守着家里那些烂钱不知轻重,光看表面好像是电影演的对,可看看史实,自己多想想那真是胜利者写的,一是书生看不起太监,二是太监败了,所以,书生东林党败国说的确实没错。还有一个和珅,你真以为他就会拍马屁么,看看历史吧,那时清朝财政有多烂,如果没有他,你以为清朝还能打赢那几场仗么。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是别人让你看到得,你以为的是别人让你以为的,自己多想才不会成为人云亦云的傻子。
上一篇:教育是一门科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