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曾国藩为什么总能在逆境中重生?
曾国藩,他的,自己的曾国藩为什么总能在逆境中重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他是心学的忠实粉丝,王阳明创的心学,最强大的就是心力!知行合一,这个知是一切的起源,尤其身处逆境中,觉悟自身觉悟环境~如果能靠心力指引自我人生,专注其一践行不止,不光是曾国藩,每个人都能做到处变不惊,逆境重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说好是知时务,为没落的清王朝鞠躬尽瘁;说不好的就是明哲保身。当然在文学方面我也是佩服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时间还不想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境界,格局!一代圣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曾国藩和普通人一样,一生也非一帆风顺,也有很多的沟沟坎坎,他身上有很多的优点,当然也会有很多毛病,也有着自己的局限性。
其实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一个人的一生无论如何都不能用一个字或者一个品格、特点去概括,只能学习古人,用死去的谥号去大概概括一个人的一项最突出的有点或者贡献。曾国藩的谥号为“文正”,据说在清代只有八个人获得此谥号,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是文官体系中等级最高的谥号。
如果说唯一的绝招,曾国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正”
如果仅凭曾国藩的传记去了解他那肯定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的传记文学大家都很熟悉,很少去剖析一个人的缺陷或者缺点。如果能多读一些曾国藩自己写的东西,倒是能稍微探寻一二。
这个“正”,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可以理解为“按规矩”、“按照常理”、“不出格”、“实事求是”,这些特点也不只是仅仅用在他自己身上,对于家里人,他也是尽量这么要求。
很好理解,按规矩,“正”并不是正义的意思,比如在钱财方面,拿自己应该拿的。就是这个圈里大家都是这么办的,他也就这么办。地方官的孝敬他照收不误,为弟弟买文凭(这个文凭是朝廷卖的,但是没有关系也拿不到)。
正是因为按规矩办事,曾国藩也吃过不少亏。比如女儿的婚事,原本是门当户对,但是男方家道中落,他在日记里对此事也有记载,也纠结过,也考虑过退亲,但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之后还是按规矩办,守信用,促成了这门亲事。他的这种性格,或者自己强迫自己不出格的做事特点,让几个女儿受尽苦难,特别是在婚姻上。
他的“正”,最重要的事件是体现在裁撤湘军上。南京攻陷之后,主动提出裁撤湘军,当然一方面也是因为湘军军费基本上都是自行筹措,的确很难,但是更可贵的就是他的这个“正”字。
这个“正”还体现在对待人才的态度
不要说谁有多高尚,以至于现在,一个公司的人事经理在用人上,都不会找才能找过自己的,特别是相近岗位。所以人永远是自私的。
一般人在有了功劳之后,尽量让自己鹤立鸡群。但是曾国藩的做法却有些另类,以至于每次的汇报材料都让朝廷头疼,因为他在推荐人才方面太过不遗余力,一般人一次胜仗如果推荐十个人,他能推荐一百个,不和部下同僚抢功,也体现了“正”字。
曾国藩一生和所有人的一生一样,很难去说清楚,主要看站在那个角度
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如果仔细分析过当时的具体环境,他的处理办法其实没有太大问题,只是不合时宜,民众“砸日本车”的思想在当时就存在,算是为他的一生画了一个不太圆满的句号。回到南京后不久,就死在了自己的府邸。
上一篇:五年后,农村结婚会变得容易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