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否使我们丢失了好多传统文化?
文言文,白话文,传统文化文言文改为白话文是否使我们丢失了好多传统文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发现文言文言简意赅,很多时候的确比白话文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坏传统文化丢掉很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改白话文,是历史发展的要求,是交流交际的需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推动作用,不会造成缺失。现在学校教材有文言文,也有白话文,以白话文为主。人们说话,都是用白话文,没有人之乎者也。文革后,许多人丢失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现在党和国家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中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您看各个城市,大街小巷,都张贴着善德孝义等宣传标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改白话文,这是历史的必然。
中华文化有精华有糟粕,
如果死抱着糟粕那一部分,我们可能又要落后,又要挨打!
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什么事,都有抡回,
在一个国家,强大,富裕……到一定成度时,
在没有人人比着买房买车时,
无论什么东西得来非常容易时,
可能那个时候,中华文化就抡回来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语言随时代变化,这是历史发展方向。任何一种语言,无论在当时怎么规范,但新时代产生的新事物新现象都无法准确用旧时代语言去表现。只能出现新的语言。
在文言文时代,文言文语态是当时的通用语言;就像今天的普通话地方方言是流行的通用语言一样。所不同的是,流传下来的文言是经过历史沉淀具有简洁隽永规范典籍式的语言。在为后人提供文化继承上仍有典范意义。文言记录的历史文化风物民俗让中华文明有了可观可感可信的根据。
所以,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新的语言不能完全代替文言文。通过教育让两种语言符号有共存互补的融合。完全否定文言,新的语言是无法解释历史文化典籍,会造一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断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言文改白话文是语言文化的进步。在语法上减少了不必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语式。如之乎者也之类的助词。也清除了古代文人语法上的酸腐之气。最大的优点是便于交流使用。与传统文化丢失扯不到一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不能只看到不利的一面……
语言文字艺术,能够被大众所接受,能够流传下来,说明是成功的!毕竟,白话文更贴近当代生活……况且,白话文又丰富了语法、修辞、标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发展的正常现象!得失之间就是发展进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在古代日常用语也不会是文言文,那基本上都是官方书面用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