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书法要临古帖,创作也是要有所依据,那书法能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呢?这个度如何把握?
书法,自己的,个性学书法要临古帖,创作也是要有所依据,那书法能不能有自己的个性呢?这个度如何把握?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说创作的个性。书法需要个性,需要创新,这样的书法才是发展的,不是停滞的。正常来说,创作的个性应该是在掌握了书写的规律与规则后的升华,而不是尚未弄不清楚书法是什么,就呼天抢地地喊着创新。
对于创新,应该更加宽容地对待,现代社会已经发展成这个样子,世界文艺也产生了太多的变化,应该允许书法具有时代感。创新,并不一定是在笔法上的,它也可以是多元的,比如工具材料、形式、展示环境等等。但创新有是有底线的,底线就是一定要是书法,一定要是汉字的书写,一定要是书之有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干古 学书法要想少走些弯路,从而达到个人的顶峰,要想超越古人的书法,也不是不可能,那是极少数人,这小数人具备相当高的悟性,努力,和书法中章法,规格,振摄,八法,九势,三戒三要,什么是书困,戈法,无失其同,外抱内抱,六分九宫,四分九宫,半蚁法,永字八法,长锥易石,由一贯万,由万会一,宁见不足毋使有余,鸟跱在飞,兽骇将驰,传习,先机如虫网壁,等等言不出口,气不盈息,努力植槊,勒若横钉,押、抵、侧、环法、忽笔、钩、点画、起倒、活中宫、草贵萧散、格、通会、轻身法、倒笔书、能守能变、离形得似、涩笔、将放更留、笋抽寒谷、透纸离纸、字字异形、行行殊致、接锋、断而后起、欲抛还置、脱然能离,得墨则瘦、得朱则肥。使得书写承古人之勒骨,今人之精神,个人之风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主要是想写出个性的书法来,却又认为学古法会阻碍个性的发挥,认为创作要有依据而影响个性发挥。实际是认为古法和依据皆莫须有,唯一须有者即创新,而有个性才是创新,个性在此即创新之代名词。这一认识显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李x山打着改革创新的旂号,否定古人古法,把整个书画界弄得乌烟瘴气,这种歪风一直潜移默化至今,对今天学习书画者造成了极坏影响。奉请注意今日之京剧界是如何尊重传统,坚守传统的,人家绝无书画界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向京剧界的精神学习致敬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临帖是必然之路,从中体会用笔。先从似上下功夫,从形似到神似,在存练后不知不觉地走出来。这叫梦里巡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哪人确在灯火栏栅处。
如果没有坚实的功和悟性还要努力,千年以上书法史能有几人让历史记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人思想观念,明师出高徒,传承人很重要,假如是初生牛犊,步入创作层层筛选,要付出比常人更大代价!信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关于书法创作有据和把握自己风格的度的问题。但凡创作好作品我觉得应该是:自然流畅,不刻意。章法上不能过于夸张,字体结构形态特征是根据作者书风和审美决定。如果把作品创作以他人审美为基础,随风而起,觉得不会产生优秀作品。
关于度的问题,觉得应该在有了稳定的基础之后,根据自己的笔法娴熟程度创作作品。作品尽量体现出自己的风格,如果把作品搞成临摹,字写的再像也成不了颜柳欧赵。
从另一角度观察,像赵孟頫、黄自元、谭延闿、华世奎、潘龄皋等等,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成自己风格,而不是原拓。
你提到江湖书法问题,我觉得就是一个假命题,无非借此去表达什么,或制造噱头炒作罢了。
两个提问邀请合在一起了。值得说明的是,本身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甚至连爱好者都不算。一己之见谬误请见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个性.没问题;其前体是学习掌握前贤古法,取法呼上.仅得其中,基础要牢固;当创作时.传承古韵,自己的东西要少;若要给出个数据的话.九比一,古法占九。(仅供参考)临习古贤名帖,是一辈子的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