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可以学习书法笔法中的“截笔”吗?
笔法,书法,书法家可以学习书法笔法中的“截笔”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截笔是书法技艺高超的体现!
看到许多书法人,甚至是书法家层面的人物,一些人说,截笔是折纸的结论,真的对这些人感到悲哀!自己写不出,就胡乱猜疑,飞白也曾如此,自己写不出来就乱用焦墨混淆视听。
截笔不但可以写出,正常地写出,而且,截笔还有其书法理论上的特殊贡献。
当然,没有高超的笔法技巧,奉劝大家还是不要轻易尝试截笔,截笔的技巧在提按中,这个提按的分寸确实很难,也可以成为是高端的提按技巧,普通的书法人正常的提按都满意过关,尝试截笔只能是失败。
所以,有志于学习截笔的书法人,一定要先练好提按,提按功夫到家了,再去练习截笔,这样呢!或许可以练成。
截笔很难,但,绝不是折纸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只是笔画的痕迹而已,也就是说任何一笔都是完整的,有起有收。这些只说明古人的腕力强劲,控笔能力超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法中的“截笔”是一种书写技巧,可以学习,学习草书者最好能掌握,以丰富笔法。
“截笔”较多地存在于草书当中,特别是在孙过庭的《书谱》中有很多惊人表现,如附图“偏”字圆弧、“效”字末笔、“龙”字第二笔。虽然有人认为是纸张折痕所致,其实这种看法是低估了书法线条的表现能力。
“截笔”究竟有何用处,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
1、是一种收笔方法;
2、可以改变行草书线条油滑的状态;
3、显得笔画苍茫老辣;
4、调节行笔节奏;
5、增加书法作品的意趣。
“截笔”的应用技巧,是在行笔过程中,突然截断原先的运笔状态,形成截口。在当代国展书法中,有一些作者巧妙应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更多书法技巧,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学习书法的笔法中,是否可学习“截笔”,个人来看是可以的,它是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运用的。
“截笔”是流行于魏晋南北朝的一种用笔方法,是在行笔的中间部分突然断开,就好像行笔的路线突然被截断,故名“截笔”。其中“截笔”的出现可能是一种偶然的现象,也有可能是书法家有意识的一种用笔方法。但不管是那种,在学习书法时最好是根据自己作品的章法来定是否用截笔。
如果是在整篇书法作品的平铺直叙之中,突然出现了几个截笔笔法,出现了一些“破”,个人认为这对于调整整体的章法和气韵都是有很大的好处。同时这也符合书法上审美需求,追求变化、视觉冲击力。但是,使用这种笔法,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多,如果一幅作品中出现次数太多,整体的章法和气息就乱套了,反而适得其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笔法,是书法艺术中创造发明最多的一法。在元明以前,书法理论所讲的笔法,比如‘’ 用笔‘’,‘’运笔‘’等,是和结构法混为一谈的,不是简单的就讲个笔画的塑造问题。
这个时期的书法,是文化精英和贵族士大夫的专擅,与平民百姓无关。
这个时期的书法理论,虽然有单独讲笔法的,但很难见到讲一笔一画怎么写,一折一弯,怎么起,怎么收,怎么断,怎么连。因为这些人,看前人的墨迹,大概和我们去图书馆借书差不多一样方便吧。笔路咋走的,提按转折,起笔收笔,看的清楚,误解很少。那个时代,草根如‘’快乐书法营‘’,不要说办这样的事,就连做这样的梦都不敢。
从明晚期直至民国时期,才有平民书法家出现在社会上。不临帖干不了书法家的活,但临帖要有帖。我们今天,想把古今所有的‘’下真迹一等‘’的法帖都买到,大概费不了多少功夫,在网上下单,有人会负责送到。
但在民国前,文化虽然下沉到平民阶层,但仍然只到平民中的贵族阶层,离‘’快乐书法营‘’这等贱民,大概还有半个光年的距离。即使那时的平民贵族有多贵,所能见到的法帖,绝对是反复翻刻,错谬百端,甚至作伪造假的刻帖。因为如《淳化阁》《太清楼》等等国家文化工程制作的精品,都在更高阶层手里,看没机会,借更不要想。
言归正传。‘’笔法‘’的创造发明之旅,从此启程,且参于者众。由于刻帖看不清笔画的笔路怎么走的,于是只能臆测。你发明个词,我发明个词,有好事者总而汇之,刻版印书,好骗银子。这就当然是弄的越复杂越好,越神秘越好;教书先生,更是想把个‘’笔法‘’搞的越玄越好,以利收费。这个风气,直到现在的有些名专家,还在古人一个笔画上,按毫米分析。背后的原因,除了故作玄虚以显高深外,有些人是真的无知无识,有知无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还毁人不倦,连同自已,带着门生,一头直接钻到牛角尖里出不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