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人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骨刺,疼痛,足跟老人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痛风——痛风是中老年人易发的一种代谢性关节病,其根源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患者血液中尿酸含量超标,尿酸盐结晶沉积在指、趾等关节软骨处,从而引起局部关节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的疾病。痛风也经常侵蚀踝关节,踝关节受累则可能导致足跟疼痛,引起,当痛风患者出现足跟疼痛时,也要排除是否由痛风引起。
除了以上这些原因,跟骨结核或肿瘤、骨质疏松症的微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等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足跟痛,患者本身是无法找出真正原因的,即使医生也要通过患者描述症状、查体以及结合相关检查才能找到具体病因,所以,老年人如果有足跟痛,首先要做的就是去正规医院明确就诊,查明原因才能对症治疗。
预防足跟痛,生活中做好6件事保护好足部!
01 / 注意补钙
中老年人要注意饮食中钙的摄取,少吃高盐、高糖、高脂、高嘌呤的食物,预防代谢性疾病,适当多吃牛奶、鸡蛋、大豆、绿叶蔬菜等富含钙质、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日常应多晒晒太阳,促进钙的吸收。对于有骨质疏松的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关药物,如绝经期女性补充雌激素,严重钙缺乏者补充钙剂或维生素D补充剂。
02 / 坚持锻炼
中老年人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运动是不可缺失的一项。老年人应该适当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步行、慢跑、骑车或游泳,这几种锻炼方法可以增强全身及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些延缓足跟部周围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对足跟的压力相对没有那么大,不容易造成损伤。其中游泳是最为安全的,骑车其次,而散步或慢跑对足跟也存在一定压力,患者要注意运动量的把控,健康人群每天连续专门运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左右即可,足跟痛患者则根据病情调控,以不引起疼痛发作或加重为宜。另外,针对足部的一些拉伸锻炼,也有助于预防足部跟腱、筋膜等组织病变,预防足跟痛。
03 / 热水浴足
老年人在天气变冷时要注意足部保暖,防止风寒、潮、湿的侵袭。对于有足跟痛的患者,在炎症消退之后,可以每天用热水袋热敷患处,有助于进一步缓解疼痛。更方便的方法就是热水浴足,患者宜用40~45℃热水泡脚,时间在20分钟左右,可以每隔一天泡一次,达到改善足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无菌性炎症反应的效果。
04 / 控制体重
体重越大身体各个负重关节承受的压力就越大,除了膝关节之外,足跟也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体重偏胖的人,更容易患上足跟痛。所以,老年人应该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提高自身的新陈代谢水平,从而维持正常的体重。尤其是对于存在足弓畸形(如高足弓、扁平足等)的老年人,尤其是要注意足部的保护,而中老年女性,则建议尽量少穿甚至不穿高跟鞋,以免造成足跟、踝关节、膝关节乃至脊柱等多方面损伤。
05 / 避免外伤
老年人骨骼和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都非常脆弱,这时候就要避免外力侵害,不让足跟发生扭伤、挫伤以及过度疲劳。尤其是有些人,因为工作原因需要长时间站立,则更要保护好足跟,以免慢性损伤累积导致足跟损伤。而对于老年人来讲,剧烈运动一般是不推荐的,像打篮球、踢足球、打网球等,需要频繁地跑到、转身、加速,就容易发生脚跟创伤。
06 / 合适的鞋
对于老年人来讲,要预防足跟痛,选一双合适的鞋至关重要。老年人最好选用鞋底厚且不过软的运动鞋,而非鞋底薄或者软的皮鞋、布鞋,因为运动鞋具有良好的缓冲、吸震作用,也能够更好的适应足弓弧度,在运动时能够对足部起到保护作用。对于有足跟痛的患者,还可以使用跟骨垫,将后跟稍微垫高,让脚掌的受力点适当前移,减少足跟韧带的拉力,从而减轻摩擦,保护足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足跟痛,多为一足,晨起站立时发现足跟不适,行走片刻疼痛减轻或消失,行走过久又开始疼痛。外观不红不肿,局部压痛点。多为肝肾不足,骨质增生所为。方1.菟丝子、川续断、杜仲、补骨脂、黄柏、小茴香、怀牛膝、独活。2.熟地、山药、菟丝子、怀牛膝、杜仲、党参、鹿角胶、茯苓、龟甲。3.外洗方:当归、赤芍、红花、透骨草、独活、急性子、羌活、艾叶、伸筋草、川断、制首乌,水煎外洗患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年人脚后跟疼痛的情况并不少见,由于影响行走,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因此就诊率比较高,常见的原因有以下两种病:
跟痛症
该病特点是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男性患者,可单侧或双侧发病,与退化和劳损密切相关,常见的病因有以下三种:
1.足跟脂肪垫炎
脚后跟是人体最“接地气”的一个部位,其足底的皮肤也非常有特点:皮糙肉厚,跟骨和脚后跟的皮肤是由许多纵行纤维组织相连接,形成足跟脂肪纤维垫,长期的劳损会发生无菌性炎症,引发疼痛。
2.跖筋膜炎
足底骨骼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有个弓形结构,是靠足底一种亮白色坚韧韧带来维持的,这条韧带称为足底跖筋膜,随着年龄增长,跖筋膜发生退变,连接足跟处的部位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疼痛。
3.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一般不是脚后跟疼痛的原因,骨刺的大小跟疼痛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只有骨刺方向指向前下方才有机会引起疼痛,这种情况非常少见。
跟骨高压症
主要是由于跟骨内压力增高而产生的足跟疼痛,和跟痛症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都会引起脚后跟疼痛,区别点在于疼痛部位不同:跟痛症的位于接触地面的部位和内侧,跟骨高压症除了位于上述部位,还表现在外侧,伴有叩击痛,并且不能通过封闭治疗缓解疼痛。
发病机制:正常情况下,供应跟骨的动脉和静脉处于动态平衡,在某些病理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动脉供应增加或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跟骨内充血或瘀血,产生疼痛。
治疗原则
1.跟痛症
给予非甾体类消炎药对症治疗,局部可行热疗或理疗,亦可外敷活血通络药物;局部封闭治疗;采取鞋垫柔软鞋垫等等。
上一篇:露华浓粉底液适合油痘皮使用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