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明明够吃,为何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粮食,粮草,古代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明明够吃,为何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打仗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仗本来打得还不错。但突然遇到军中粮草没了,不得不撤军。历史上记录过的那些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战争不遇到粮草问题。也因此,古人总结出了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那么,同样是那些士兵,同样是吃饭。没打仗的时候没听说粮草不够。为什么一遇到打仗,粮草问题就出现了呢?难道是因为打仗的时候,吃得要多一些吗?
(粮草先行,图取取意)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运输原因。
古代由于交通不发达,山高水长,道路崎岖。因此,粮草运输很成问题。
虽说古代打仗主要是城市攻防战,但很多时候也要在旷野里打,在山地上打。就算在城里面打,往这个城里运粮食,已经是很困难了。何况在山地里,那就更加困难。
古代运输粮草主要靠驿路和水路。但驿路并不是修得四通八达,水路那也得找有水的地方。如果在中原地区打仗,这种情况或许会稍好一点。一遇到在巴蜀地区、百越地区、漠北地区等等,粮草运输就相当困难。
所以古代这些地方虽然能够建立起政权,但是要靠这些地方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除了路途不方便以外,运输工具也是一个问题。靠人力畜力,而不是机械力驱动的运输工具,在古代是一件何其艰辛的事情。历史上虽然有诸葛亮的“木牛流马”这样的记载。但木牛流马只能说它能够在山路上走,并没有解决驱动力很难的麻烦。
除此外,运输粮草的时候,还会遇到另一个大麻烦,就是粮草最容易着火。所以运输的部队,还必须要保证有充足的兵力,来预防敌人烧你的粮草。这样,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畜力将更多。
有一些强盛的朝代,预先会考虑粮草运输问题,加强交通建设。比如秦朝修建的秦直道,还有罗马帝国修建的那些道路。其目的就是要把军队或者粮草快速地运到前线。但是那毕竟只能在强盛的朝代才能做,而且还不一定能做好。
(军事屯田,图取其意)
二、生产原因。
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粮食产量很低。如果你遇到灾年,就会经常闹饥荒。
不过,如果遇到和平年代,不打仗的时候。则大多数士兵们,除了进行军事训练以外,还会屯田种庄稼。古代无论是府兵制还是募兵制,士兵们都会参与生产劳动。只要参与生产劳动,那么,他们就会生产不少粮食。
就算他们不参与生产劳动,没粮食了,等着粮食运来,那也不着急。但是打仗的时候不一样。正咬紧牙关打仗的时候,遇到没有粮食了,不撤退,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更何况,打仗的时候,大多数青壮,不但不会参与种庄稼,不能够促进粮食的增收。而且还因为打仗,烧毁不少粮食。全国粮食的总量本来就有限,不烧毁都不够吃,再加上烧毁,那不更缺乏了吗?
生产中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庄稼是需要经营的,土地是需要耕耘的,一遇到战争年代,忙着打仗,精耕细作那是不可能的。庄稼种上了,需要肥料,怎么把肥料运到山上?需要除草培土,谁来除草培土?需要捉虫除害,谁来捉虫除害?都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产,那也就不可能有产量了。
(李自成进京)
三、商贸原因。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囤积居奇。就是说,一旦遇到粮食不够的时候。地主贵族们,往往会把粮食囤积起来,高价卖出,以此聚敛财富。
就算是政府严格要求,但是这些地主贵族们,他要愿意拿出来才能拿出来,不愿意拿出来而藏起来,你也不知道他藏在哪儿。再说了,古代军队为了安抚地方,避免造成民变,还不敢强行抢夺。你要是强行抢夺,这些地主贵族们肯定不会支持你。刘邦搞“约法三章”,岳飞的“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就是为了获得支持,避免民变。
但是你要让那些囤积居奇的地主贵族们,自觉地把粮食拿出来,就算采用了刘邦和岳飞们的办法,也不一定能实现。很多投机的地主贵族们,他们会考虑,你这支军队有没有发展前途?是不是值得投资?总之,要让别人主动拿,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自成杀进北京的时候,本来他是很受北京人欢迎的。但是大明王朝太穷了,国库里面没粮没钱。李自成那么多军队要吃,没有办法,只能纵荣部下抢夺地主贵族,结果又因此失去了民心。所以,这实在是一件伤头皮的事。
因为有以上三个方面的原因,所以古代打仗的时候,总是会遇到粮食不够吃的问题。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喜欢三国的朋友可能会发现一个问题:诸葛亮历次北伐中,一直受到粮草的困扰。曹操等人也经常因为军粮问题而发愁,最终逼得曹操不得不实行屯田制度。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打仗其实都是打后勤。现在战争消耗最多的是武器弹药,古代战争消耗最多的则是粮草。
不少人可能会好奇:士兵不打仗的时候,也需要吃饭,民夫平时也需要吃饭。为什么平时不见缺乏粮食,战争状态中经常遇到缺粮的情况。
题目中所说的如果出现围城,为什么粮食更容易短缺。古代城池的规模一般都不是特别大,唐朝长安城的规模已经非常大,面积约87.27平方公里,古代城池难以与之媲美。长安城如此巨大,也不能达到自给自足。长安城需要整个关中地区,乃至全国的粮食才能支撑其运行。古代一般城池的规模都不大,更加难以自给自足。古代城池粮食供应基本上来自于农村地区。一旦城池被围,农村地区的粮食供应不上,其他地区的粮食也运不进城池中。被围攻的城池只能坐吃山空,眼看粮食一点点被消耗。
古代城池一旦被围,城内的粮食消耗巨大,整个城市的人口都需要消耗粮食。睢阳之围时,由于长时间被围,睢阳军民最终只能吃抓老鼠和麻雀充饥。睢阳守将张巡甚至杀死自己妻子给将士们吃。如果睢阳城内可以自给自足的话,被围城那么长时间也不用吃老鼠和麻雀。
战争状态和平时所处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对于整个社会的消耗也不一样。和平时期,国家处于平稳之中,社会经济平稳有序的运行。战争状态下,整个国家都要为战争服务,尤其是国家精壮劳动力更需要上前线杀敌。战争状态下缺少粮食,也非常容易理解。
宋代以前,老百姓基本上都是一日两餐。老百姓平时也顶多是温饱而已,国家依靠财政收入可以维持运行。一旦发生战争,整个国家都要为战争服务,战争成为国家的主题。战争状态下,士兵们的消耗比平时更大,前线士兵消耗的粮食更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