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明明够吃,为何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粮食,粮草,古代古代士兵每天都要开饭,明明够吃,为何一遇打仗总喊缺粮?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西汉时期,每里约为现在的0.42公里。也就是说,重车21公里/每天;空车29.4公里/每天。
另据《养牛与牛病防治》记载:拉重车为重役,11公斤/每天草料;回程空车为轻役,6.7公斤/每天草料。
按照明清时杂役服役律来计算,每人每天为0.4公斤。
若每车配牛1头、杂役2人(包括车夫),去程则为每车每天11.8公斤;回程为每车每天7.5公斤。
假设运送目的地路程为1000公里,每车载粮食500公斤,则去程共需1000÷21=48天,每车人牛消耗48×11.8=566.4公斤。如此来看,军粮还没有送到目的地,就吃完了。就算每车多为干草,但食量是不变的,依旧还是不够。如果单纯靠人力运送,则消耗更加的巨大;如果再加上押运官兵,则消耗还要猛增。
所以,古代运粮多采取接力转运的形式。如果按照常规每段接力330公里算,则去程为16天,回程为11天,粮草消耗为11.8×16+7.5 ×11=272公斤,送达率为46%。但是,达到1000公里外,还需要2段接力,送达率则为46%÷2=23%。这个结果是比较理想顺利的,如果路遇雨雪天气、役夫及马牛受伤生病、车辆受损修理、接力点人员消耗等,再加上押运官兵消耗,送达率可能还要不断打折。或许,实际送达率有个10%就不错了。
同时,还有史料记载:秦汉时期,从关中运粮到河套以外,前方军队每消耗1石,后方则需要供给30石。
再看看后世的“淮海战役”,出动的临时民工就有543万人,人数达到了参战部队的9倍,其粮食的消耗量绝对也是个难以想象的数字。
《孙子兵法》说: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所以,孙子兵法上讲,夺取敌人一份粮食,就相当于为后方节约了20份粮食。由此可见,打仗就是打钱,就是消耗粮食,对于一个国家如同一场灾难,绝对不可轻启战端。想想汉武帝时期的穷兵黩武,虽然张扬了武功,却将文景之治两代人的积累几乎败了个精光,最后不得已“下罪己诏”以平复天下之怨。
军粮征收困难,造成前线缺粮
打仗期间,如遇水、旱、蝗等自然灾害,百姓田中颗粒无收,闹起了饥荒,生存都成问题,又那来的粮食交赋。再加上地主贵族“囤积居奇”,征收军粮自然也就更加困难。
《后汉书·五行志》记载: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
意思是说,东汉桓帝时期,男子都去打仗了,在田里忙碌的只剩下一些媳妇和婆母等妇孺。田地失去了男劳动力的情况下,田地的产量绝对会大打折扣。百姓收成不好,征收军粮又岂能顺利。
征粮不顺,军粮供给当然也容易出问题,前线缺粮的风险同样也会增大。
截粮、断粮道等,造成前线缺粮
“官渡之战”时,袁绍的乌巢屯粮重地被曹操一把火烧掉个精光,瞬间造成袁军缺粮,从而引发军心动荡,曹操也因此赢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
“长平之战”时,秦昭王亲赴河内,征调15岁以上的青壮年,全力阻截赵国的运粮部队和后续援军。最终,造成40多万赵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多数战败投降后被坑杀。
还有一些围(攻)城战,在难以攻克的情况,多以断敌粮道为主。
所以,供给粮道被断、屯粮大寨被烧等,都是直接造成前线缺粮的主要原因。
战争时间过长,造成前线缺粮
战争打的时间越久,国家的负担越重,军粮供给的压力也就越大,前线缺粮的几率自然也就越高。
战区百姓逃散,粮食自给率严重下降,造成前线缺粮
每逢战争,如果军队救护不力,百姓为了活命,便会纷纷逃到安全地带(如:深山之中)。没有百姓从事生产和支持,只能依靠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前线缺粮的现象也极易发生。诸葛亮六次北伐,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想在歧山一带建立蜀国的根据地,以减轻后勤的补给压力。
因缺粮曾引发军队哪些疯狂行为
《孙子》说:取用于国,因粮与敌;掠于饶野,三军足食。
意思是说,每逢战争,最好的是抢敌军的,其次是抢百姓的。如果从敌军和百姓那里都抢不到粮食,也会将敌方的伤兵或百姓杀了,当食物充饥。
例如:袁绍围困东武阳期间,由于城中的老鼠、马鞍都吃光了。无奈之下,守将臧洪将自己的爱妾杀死,煮成肉汤给守城兵将们吃。
前奏苻坚守御长安期间,将斩杀的1800名入城敌军全部做成了军粮。军官们还把这些人肉带回家中,给家人食用。
在古代,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由于军中缺粮引发了多少人间惨剧。
探解打仗缺粮的措施
一是战备储粮。只有平时做好“谷满仓,粮满屯”的战备储粮,战时才不会为缺粮而担心。秦朝军队之所以强大,主要还是因为秦朝富有,“积粟如丘山,富天下10倍。”据秦律记载,秦国境内到处都有万石一积的粮仓,甚至咸阳的粮食储备达10万石以上。
二是军粮保质。选取保持期越长的军粮进行储备,则越适合储备与运输。例如:保持期最长的小米,可长达20年之久,也是历朝历代军粮储备的重点。
三是军粮管理。无论是军队运输,还是储备,都应该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防止军队浪费与人为减损。例如:隋朝规定,盗边粮1升以上,斩首,籍没其家。士兵遗弃米粟者斩首。
四是战略仓库。应当于边患路途多建补给仓库,并保证其仓库的军粮储备。
五是交通运输。平时做好战略路途的维护与建设,并不断提升漕运的承运能力。
六是防截防毁。军粮押运环节、粮营屯守,都是战争中的重中之重,必需高度重视。
七是促进生产。正所谓:“小河淌水大河满”只有百姓有收成,无论是军粮战略储备,还是临时征收,必然也会顺利许多。
八是平稳粮价。朝廷应当有“平价粮仓”,用以抑制商家哄抬粮价,以维护市场粮价的正常运行。
九是以战养战。打到哪里,杀到哪里,抢到哪里,基本上不考虑后勤补给。这是草原民族贯用的作战风格,但是却容易失去民心,不利于治理。
图片来源网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军队并不是缺粮食,而是无法解决粮食运输问题。
古代所有军队的驻扎地,都是距离产粮区或者是交通要隘不远。
以北宋为例,为什么不选择西安作为首都,也不选择同在河南的洛阳,而选择开封呢?
这就是因为,运输粮食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如果选择西安作为首都,一定要在西安附近驻扎大军。
但陕西的粮食产量严重不足,而从粮食充足的中原运输粮食到西安,有一个讨厌的三门峡。在古代,大规模的粮食运输必须依赖水运,依靠陆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