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秦国,赵国,秦王“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之战,是消耗了几年的时间,双方在经济上人力资源上,费尽心思,几乎倾尽国家所有的资源。秦坑杀赵四十万的战俘,也是不得不而为之。杀俘不祥,是战争的铁律。战神白起想要一鼓作气一劳永逸地解决赵国问题,一举荡平赵国。白起此举有其合理性,但是真的实施,前景未卜。毕竟长平之战,都是伤及国本,秦始皇阻止继续战争,秦皇对于自己的家底,他是心知肚明的。世界上的许多事是无法假设的,白起真的与赵国继续战争下去,六国是否会再㳄结盟,而且赵国的胡服骑士也是富有战斗力的。况且,赵国因为抗击秦国,而放弃对于匈奴的防范,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又將出现新的格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历史结局的形成,真是一种历史沿革的必然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长平之战并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秦赵两国的大战是战国后期参与人数众多且战争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同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起规模最大的围歼战事关系。秦赵两国国运的大决战。但是结果我们大家都应该非常清楚,那就是赵国被秦国坑杀了40万降卒。那么赵国为什么可以坚持30年?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在我们的观点看来,每一个国家都只会有一个首都,可是赵国与其他国家不同,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长久以来的发展又有三个中心,那就是晋阳,邯郸和代郡。 而这三个。政治中心分别对应着三个方向,晋阳应对着钱果,韩国邯郸咋应对的齐国,魏国大俊咋应对着匈奴和燕国的挑战。而且我们可以分析赵国当时当前的地形,赵国的破碎地情。对于国内的调兵和后勤非常不利,但是它却可以保证不会被战争一招击杀。长平之战的惨败主要晋阳地区兵力的严重损失,但是邯郸及代郡方面却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秦国再次向赵国发起进攻,虽然三次攻打赵都,但都没有使赵国臣服。
2.其次,最重要的观点就是和合纵战略。他就如同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样,秦国攻打赵国六国可以坐山观虎斗,但如果秦国要把赵国灭掉,将会对五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六国也不会坐视不管的。事实证明,在秦国强大的威胁下六国是可以抱为一团紧紧抵抗秦国的反击的,但是合纵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秦国将六国灭掉但是六国中不能有任何一个国家灭亡,所以如果赵国被攻破,六国的前线阵地一旦被突破,那么灭亡就是迟早的事情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赵长平之战之后,虽然秦国获得胜利,但是秦国亦死伤惨重,秦国也伤亡三十万左右。再无法举全国之力去灭掉赵国。需要一定的时间休养生息。虽然秦国在军事上比东方六国单独一个要强的多,但是如果有一个国家在秦国举全国之力进攻赵国的时候对秦国有所不利也不能灭掉赵国,后来魏无忌窃符救赵击败秦军也基本证实长平之战后秦国国力确实需要恢复。再者赵国尚有良将,在赵国良将李牧,廉颇老去之后,赵国基本就坐等被灭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平打完后赵残秦虚,所以必须得缓一缓,这对双方而言都有好处。否则,秦如果执意灭赵的话,不顾国内饥荒继续进攻,只要走出了这一步,魏国大军便可就进从邺城直取邯郸,打掉赵国首脑,以代地,太原贿赂燕国,以冀东之地贿赂齐国,刚打完长平,秦国缺粮,齐燕会毫不犹豫的倒向魏国,而楚国更甚,直接可向西取郢都,攻汉中,克潼关直取咸阳,到时侯随便几车粮食过来,关中百姓便会倒戈,切断白起后路,到时候秦军主力便会被活活困死在河东这穷山恶水之间。敢不缓一缓,一直示弱的楚考烈王,伪装昏君的魏安釐王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按照白起的想法,长平之战胜利之后乘胜追击,直捣邯郸,赵国其实就灭了。
但由于秦国内部的政治斗争,相国范雎从中作梗,导致。秦国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机会,让赵国有了喘息之机。
当时长平大败,赵军近乎全军覆没。白起乘胜追击的消息传来时,整个邯郸都震动了,赵国整个朝堂为之颤栗。
此时赵军新败,邯郸城中赵国君臣毫无准备,一旦白起兵临城下,赵国必亡。
在这种情况下, 赵国不得已派出了一名说可前往秦国都城咸阳,面见秦国相国范雎,对范雎陈说利害。
使者见了范雎的面,总共说了三点原因。
最主要的一条就是,白起的功劳已经如此大了,如果让白起灭亡,赵国,白起拿了灭国之功,那在朝堂之上,有谁还能与白起抗衡?
到那时,恐怕相国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范雎一听,确实如此,便进宫面见秦昭襄王。
他对秦王说,说如今我国教室已经征战多年,军心涣散,不宜再战。不如允许赵国割地求和,再觅战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