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秦国,赵国,秦王“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之后,为什么没有顺势灭掉赵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我白起英雄一世,犯了什么罪到了今天这种结局?良久,他想到长平之战中被自己坑杀的40万赵国无辜士卒,自语道:我白起该死。遂刎颈自杀。
秦国不但没有以长平之威趁机灭赵,还在战后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损失了一员大将,可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原因很简单。
秦发源地甘肃,陕西不过是当年东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后,丰镐(西安)被犬戎杀得片甲不留。
秦国发源地在甘肃天水,秦公墓在甘肃陇南礼县大堡子山。
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
秦准确说是灭七国,还有当时杀死周幽王后,占据陕西西安(丰镐)的犬戎一国。
只不过当时占据陕西的并不是汉人,而是杀死周幽王这些汉人败类的游牧部落犬戎。
秦武公灭陕西的时候更快。
秦王仁厚,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秦王灭六国,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几个?
人屠白起败坏秦王名声,被秦王直接赐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范睢在这件事儿是起了很大作用的,他的离间使得武安君白起与秦昭襄王起了嫌隙。没有同意白起的长驱直入,大破邯郸之策。
2,等到昭襄王想明白的时候,六国已经开始合力抗秦了,才有了汾城之战。
3,长平之战这么多年,秦国也没有粮食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白起克赵,灭赵近在咫尺然秦被赵反间计废白起,失去灭赵最好机会。秦面对赵国的只有全民皆兵和同仇敌忾,更有山东六国唇亡齿寒待机反扑。所以白起之后强赵虽亡弱赵已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时从白起的角度来看,坑杀四十万赵军,使得邯郸城内虚空,赵人家家发丧,再加上君臣上下无不对秦军心生畏惧,而秦军刚从战争的胜利中获取莫大的信心,此时正是秦军一鼓作气攻陷邯郸,灭亡赵国的最好时机。如若贻误了逼次难得的战机,那么等的赵国恢复元气,以赵人的粗犷勇猛,加上长平之战的国耻,必然会是秦国最为强大的对手。
可是,当时赵国派了苏秦前往秦国,委以重任,希望能够通过其巧言善变说服秦相范睢以影响秦昭襄王,使得赵国能够免遭灭国大难。而苏秦确实是不辱使命,使用离间计致使范睢对白起不满,然后再由范睢向秦昭襄王陈明进一步攻打邯郸的弊处。
而秦昭襄王考虑到这时候的秦国确实国力殆尽,更担心进一步攻打邯郸分散兵力会使得其他国家合纵攻打秦国,再者,范睢再添油加醋的说这个时候攻打邯郸必然会令赵国军民死战,邯郸城如铁通一般,又得耗费时日,就算是打下来了,对于秦军来说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考虑到国力,秦昭襄王就下令让白起带兵回国。
战机稍纵即逝,虽然白起反对退兵休战,但是奈何君命难违,他也只好就此作罢,心灰意冷地带兵返国,直到秦昭襄王再次让白起统兵攻赵的时候,他也不再领命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战略上来说,不是时机。许多网友的分析,都很有道理,我就不累述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武安君白起长平大胜后,本来确有打算扩大战果,一举灭赵。谁知后院起火,秦相范睢因为担心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便对秦昭襄王说道,国家已经打了这么久的仗,国力空虚,兵士疲惫,不如答应赵韩以割地求和的请求吧!秦昭襄王同意了他的建议。
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不用打仗还能得到土地,事挺好。赵国那边出事了,说好的割让六城,被赵国送给了齐国,并且大肆活动列国,准备一起对付秦国。
这下子秦王不乐意了,说好的诚信呢?于是便于公元前259年,令王陵率二十万大军攻赵都邯郸。赵国一方用老将廉颇组织十万军力抵抗,平原君赵胜也散尽家财,甚至将家里的女人也编入军队,以此鼓动军民共赴国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