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二年级,不写作业也不补,该不该打?
孩子,作业,家长孩子二年级,不写作业也不补,该不该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另外,要关注孩子平时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问题,看看孩子的自控力如何,学习习惯如何。如果是这些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出现问题,可能就更麻烦了。这就需要想办法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控制力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不写作业也不愿意补,对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来说着实可气,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成了大多数家长的忍不住动手的理由。不过真想以打骂孩子来更正他的缺点,从我本身的带娃经历来看,真的起不到什么作用,留给孩子的只有满脑子的不服、怨恨,最终养成叛逆的习性,这是作为家长最不愿意看到的。如何正确的对待这事,首先要说一说打了孩子带来的后果!
一、打在孩子身上,痛在家长心里。打时恨铁不成钢,下了重手,平静后看着道道伤痕,没有几个人父母不内疚不已,只是当下次遇到还是会先打为快,这种心理负担便会经常互相角力,痛恨与愧疚不断的煎熬着你,让你心力交瘁。
二、打成习惯,埋下隐患。也许刚开始打时孩子会满口答应知错,一切按你的意愿从事。下次当孩子一有点不如意,便会成为发泄的导火线,特别是有些家长的脾气是一点就着,打着打着还会上瘾。而孩子在面对无休止的打骂,慢慢的会感觉,父母太不讲理,无论我做什么都不对,只会打我,我无法反抗,就任你打好了,也不争论了,剩下的只有怨恨的眼神。
三、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形成一种心理暗示,我怎么做什么都有错,总被大人挑毛病,到底怎么做才正确?慢慢就会产生自卑心理,瞻前顾后做什么事都会犹豫不决,没有自信。
那家长怎么做才是比较合适呢?我也曾经苦口婆心训斥孩子后拿衣架打过他,可结果呢,效果真的不如意,孩子不敢争论后,他留下字纸贴在门上,意思是爸爸妈妈你们不爱我了,作业我不会也不给我思路,只知道骂我,打我,我恨你们,等我长到14岁我就离家出走。看到这字条,我们感觉后果严重,赶紧给孩子安慰,分析为什么大人生气的原因,然后许以承诺和奖励,别的不说恪守不打孩子这条一直没再犯,孩子也比之前容易沟通了。总结我的自身的经验,我觉得有三点:
一、寻找问题的根由,分析原因,不要强势命令和指责。别看孩子小,上小学了是有自己的心智的,遇强则强,不愿意写作业或写作业慢肯定有原因,我小孩不愿写作业最大的原因是怕写作文,于是我们引导他,只要说明白一件事,不去管字数多少,叙事以总分总形式展开,然后平时再讲些实际的例子,这样坚持下去发现效果还不错。
二、和孩子一起面对困难,不要让他手足无措。有困难不怕,否则家长起什么作用呢?孩子面对困难手足无措,想要问你,遭受的却是无情的责骂,应付了事更会招来一顿打,他能好受吗?当经过耐心的解答,让孩子豁然开朗,给你一个感激的拥抱时,你肯定会像我一样后悔之前的责骂。
三、给孩子多点关爱、多点陪伴。让孩子多感受你的爱,而不是在写作业时你才出现,况且还多半是打骂。反思自己有多久没有陪伴孩子下棋了?有多久没有陪孩子睡觉讲故事了?有多久没有带他出去玩了?他去疯玩时,有没有给个温暖的拥抱,叮嘱安全?孩子玩的口渴,你突然带着水出现在他面前,他会是什么感觉?他会乐于跟你分享快乐与忧愁,更乐意听从你给的学习建议。
综上所述,孩子不写作业也不补不能打,打了适得其反,治标不治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记得是哪本书里,有一段颇为经典深刻的论述:人分三等,上中下;上等人,不用教。是天生就是可成圣成才的那一类人;中等人,用言教。可以循循善诱,用言语来教导他,这样的孩子听得进好话,教好了便是人才。下等人,天生癞骨头,好话听不进,只能用棍棒来教育。
“千万不能打孩子,教育孩子要耐心说服,绝对不能打”。说这话的人存心当然很善意。可是,孩子跟孩子那差别可大着呢。你家要有幸生的是上等不用教的,那自然连骂也不必,只消看他成长等他成才便是。但若不巧是个听不进好话的下等人。你嘴皮子磨破他半句也不听,不用棍棒教育还能怎么教育?所以,有些事情有些时候,打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是小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没有切肤之痛,他真的很难长记性。
当然,我这里说的打绝对是有原则的适度的责打,而不是蛮不讲理无下限的那种虐打。打孩子一定要有分寸,不能把孩子打出毛病来。可以用板子打手心打屁股,绝对不可以打脸打头和其他要害部位。总之,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又辛苦的过程,小时候的教育尤其至关重要。正如孔子所言:“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说的“打”,在这里就是大人的一种终极威慑力!可以假打,古人云,恩威兼施。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都是恩,但孩子不领情,排除智力因素,仍是顽劣不上进时,需要“威”了!教育需要惩戒,需要爱憎分明,告诉孩子大人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这也是一种人情,人性的教育。中国是传统教育大国,古人家有家规——家鞭;教有教鞭——戒尺。就是告诫学子,学习成长是一种威严,敬畏的过程。现在教育的改革,似乎丢掉了很多威严,惩戒,表面上喊的平等,宽容,谦和……却培养不出彬彬有礼,铮铮担当的少年。教育新闻传来的很多都是触目惊心的问题少年。当然,若仅仅为了功利心的追求成绩而打骂孩子,不可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