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怎么解释?
孔子,论语,酒器《论语》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怎么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而到了春秋时期,觚的造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商、西周不同。孔子因此感叹道:“觚不觚,觚哉!觚哉!”因为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很推崇礼教的,甚至到了顽固的地步,比如那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虽然对这句的解读有很多,但不难看出,孔子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点差,尤其是关乎礼教的。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觚不像觚,觚啊,唉,觚哟!”
现今考古界所通称之为“觚”,是沿用宋人所订之旧名,是否即为古籍中的觚,已无从考证,因为商周之觚铭中皆无自名。
宋代的绘画上将觚作为一种花器,明清时也叫“花觚”。 《红楼梦》里亦有“左边几上文王鼎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的话语,所谓“美人觚”,应该就是“花觚”,因其细腰的造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人的细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觚不觚,觚哉觚哉。
出自《论语·雍也》。
觚,是一种古代流行的酒器,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有说是3升,也有说是2升。
觚不觚:制作的觚不像是觚,像是而又不是,似是而非的意思。
觚不觚,觚哉觚哉,字面上的意思是:觚不像觚,那它还是觚吗?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推崇的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观。
而儒家的主要思想架构,主要是由“仁爱”来填充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渐地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孔子认为这种局面是混乱的,面对这样的现象,发出了“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感慨。
在他看来,“觚不觚”这类表层符号的混乱,意味着“君不君”、“臣不臣”等等深层价值观念的动摇。因此,他竭力主张以“正名”的方式来重新整顿价值观念和符号体系,并理顺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这段话出自《论语》中《雍也》篇,"觚不觚"是个很有寓意的典故,觚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
先来看对"觚不觚"的解释,孔子看到一个酒杯与原来叫作"觚"的酒器已经不同了,但是人们依然叫它"觚"。东周时期,礼崩乐坏,各分封诸侯间征战不已,周天子无力阻止,诸侯僭越天子的行为屡屡发生,如《雍》本是天子祭祀祖先完毕后撤席时所唱的诗篇, 鲁国大夫孟孙、季孙和叔孙三家在祭祀时使用《雍》,反映了名分等级的混乱。孔子"觚不觚''的感叹,正是对此种僭越的乱象所发,用于讽刺当时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会现实。
其次来看对"觚哉觚哉"的解释,孔子对于"觚不觚"的现象,表示出了自己的不满,他觉得既然东西已经名不副实了,只是徒有虚名,应该赶紧给它正名,使其名实相符才是。"正名"思想即是用来纠正当时社会政治伦理生活中名分等级混乱的现象,明贵贱,别善恶,治纲纪。
实际上,孔子的"正名"主张不仅在古代具有稳定秩序之意义,而且在当代也是如此,尤其是对正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而言,更是如此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中大部分内容的解读,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后人的不断加注疏,基本上已经没有多少存在着争议了。但即使是是这样,也有不少条文仍然存疑。
另外,《论语》是中国早期文学作品中比较独特的一种文体,即一问一答的对话,有时候就连对话也算不上,晴空霹雳般冒出一句话来,又增加了不少理解的难度。
《论语》以后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散文文体,后人理解起来,也容易多了。至少也有个来龙去脉,为什么作者要这样说,或者要这样写,又能够追根溯源。
因此,题主引用《论语》的这句话就是历来争议的一个例子。
子曰:“觚不觚①,觚哉!觚哉!” 此句出自《论语《》(《雍也篇第六·第二十五章》)
①觚(gū, 同孤):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有棱角的酒器,上圆下方,容量二升。不觚:含义不清,也是争议的焦点。综合各种版本的《论语》导读或者注疏来看,这里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觚在古汉字中和孤同音,是一个通假字,意思是寡或者少的意思,用“觚”(孤)来为酒器命名,原意是劝人少饮酒,不要贪杯,一觚等于两升,应该不少了。
但是,孔子那个时代的人,可能有不少人就是离不开这个杯中之物,成天沉湎于酒中,不思进取,虽用觚饮酒,量亦不小,所以孔子发声深表遗憾,固叹之。
还有第二种解释,是这样的:觚虽然有棱有角(上园下方,但是当时的工匠们还是要将它的一部分人做成圆形,仍然称为“觚”。孔子又发出感叹声,认为名不副实,要为这个酒器“正名”。
因此,也就有人理解成孔子在借以讽刺朝廷的政事,也就是所谓“礼崩乐坏”,或者后人在诗歌里面写的“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或者僭越的社会现象吧!
不过,依闲看秋风看来,这两种理解都难以成立,都有点儿牵强附会之嫌。
上一篇:如果把王者峡谷中的英雄的技能给你一种,你想用谁的技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