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
君子,这是,竞争如何理解“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句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讲人类文化基本问题,孔子用“举一隅”的教育方式来讲。中国文化的所谓“君子”,是与“小人”对立的名称,等于是个符号,怎么叫君子?怎么叫小人?很难下定义,等于说好人、坏人很难下定义一样。尤其站在哲学的观点来看,更是如此。好人对某一件事情好,有时在好里会变坏;坏人一切都坏,但有时在某一点上会变好。所以好人与坏人很难下定义。可是在社会、政治的立场,不能以哲学观点来讨论,好与坏是对事功而言。现在孔子所讲的君子,是站在哲学的立场讲,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
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娶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春亮京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论语》第三篇《八佾》从季氏僭礼讲起,通篇在讲礼、乐的内容,既讲理论,也讲具体,通过具体礼仪来阐明道理。比如: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3·7)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种争,也是君子之争。
揖、让,都是古代的一种礼节仪式。揖是拱手行礼,让是举手平衡状。“宾入门皇,升堂让。”(《仪礼·聘礼》)郑玄注:“让,谓举手平衡也。”\t揖、让,都是礼的表现形式。“让者,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
孔子这里讲的射,不是战场上的射箭厮杀,不是武射,而是讲射礼,简单地说就是射箭比赛。比赛结束,数一数谁中靶多,中靶少的要被罚饮酒。《仪礼》里有《乡射礼》和《大射仪》,有具体记载,确实比较繁琐。比如乡射之礼的开场:“主人戒宾,宾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再拜。主人退,宾送,再拜。无介。乃席宾,南面,东上。众宾之席,继而西。席主人于阼阶上,西面。”等等。
儒家认为,君子应当崇尚礼让,先人后己。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就是这个意思。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复杂的礼数,则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后世被腐儒、酸儒们作为教条,则必然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八佾》3·16)
皮指皮侯,是用兽皮做成的靶子。古代天子用熊皮、虎皮、豹皮做射箭的靶子,画出中心点,称作“鹄”,天子、卿、大夫、士都要举行射礼,但不一定是兽皮作靶子了。
比赛射箭,不在于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孔子说,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射礼不讲求力量,不是战场上的武射,特别是作为天子、士大夫等,总不会也到战场上去亲自射杀敌人吧?
因此,射礼强调培养礼的精神,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射不主皮,但不是不讲命中率。作为为政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按礼的规定去做,这是礼的精神;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实质,这样才能实现为政的最高理想和和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句话出自《论语.八佾篇》,原文是,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一句朱熹的注释为“君子恭逊,不与人争,惟于射而后有争”,解释就是“君子没什么可与别人争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这句话应该解释为“君子没有什么可争斗的事情,如果有,一定像射箭比赛一样!” 儒家文化反对不择手段的竞争,但并不反对在礼约束下的正当竞争,也就是所说的“其争也君子”。
本章在“揖让而升,下而饮”一句的句读上还有另外一种方式,为“揖让而升下,而饮”,意思就是升堂和下堂都要行礼,然后再饮酒。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就是这样注释的,对于“揖让而升下”一句的注释为“让,古借作攘。揖攘皆举手义。大射礼行于堂上,以二人为一耦,由阶升堂,必先相互举手揖攘,表示向对方之敬意。较射毕,互揖下堂。”对于“攘”字,读音为rang,从扌(手)从襄,表示推手使前。大射礼举行,两人为一组,由阶上至堂上,必须先相互行礼,表示对对方的尊敬,比赛射箭塞北,再次相互行礼,然后下堂。
对于“而饮”的注释为“众耦相比皆毕,群胜者各揖不胜者,再登堂,取酒,相对立饮,礼毕。云揖让而升下者,凡升与下皆必揖让。而饮,礼之最后也。 下字当连上升字读,不与而饮字连。”由“饮”注明了为什么应该采用这种句读的形式。
上一篇:孕早期到底该不该增加能量的摄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