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刘备,蜀汉,演义看《三国演义》时,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看蜀国那一方打胜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加上对刘备相貌身世的描写:
“生得身高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若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这相貌,这身世,已经把刘备写成未来的皇帝了。至于曹操等其他诸候无疑成了各霸一方的草头王。按照这个路子写下去,读者的思路怎能不跟着走呢!
二、桃园三结义千古佳话,深入人心
第一、义字当头,共图大业。《水浒传》也是义字当头,议事厅既为聚义厅。但梁山好汉是名副其实的占山为王。而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义字,则是为兴复汉室奠定基础,这格局,这理论基础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第二、从结义誓言上就可看出端倪: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性,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办,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厚土,实鉴此心,背义忘义,天人共戮。此等誓言,没有一丝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味道,而是铿锵有力,天衣无缝。其宏图大志,不得不让人佩服。
第三、从民间角度,这种为了大展宏图而同心协力的结拜形式,呼应了人们心里固有的那种情义无价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潜意识,带动了读者心中潜在的共鸣。很容易把人带入急欲看到最后结局的好奇心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不愿看到刘备三兄弟失败。至于最后蜀汉被司马懿家族打败,三国归晋,那是历史的转折。罗贯中再有生花妙笔,总不能把朝代给更迭。但这并不妨碍桃园三结义轰轰烈烈造就一段声情并茂的千古佳话。
综上,桃园三结义在很大程度上,对读者愿意看到蜀国打胜仗起到了引领作用。
三、厚此薄彼,烘托氛围,形成一边倒的局面
纵观魏蜀吴三国纷争,英雄豪杰鱼贯而出,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但由于罗老先生已经固有的主题思路,在写作中不可能笔墨均沾,势必要写前面讲过的褒刘贬曹,捎带着贬低吴国孙权。所以就出现了厚此薄彼的状况。
第一、按理说,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文攻武略大气磅薄,怎能不统领江山。但在罗贯中笔下,他坏事做得太多。“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这一句话就把他推到了背动的边缘。张狂不羁,滥杀无辜,尤其是第四回,曹操与陈宫逃跑至好友吕伯奢处,吕一家人欲杀猪款待。只因听见磨刀声,疑心太重的曹操竟不问青红皂白杀人全家八口。尤其是出外又遇买了酒菜归来的吕伯奢本人,当弄明情况后,本已悔之晚矣,但曹操竟为了掩人耳目依旧杀之。导致陈宫看透他的为人,暗夜离他而去。
第二、东吴孙权作为一国之君,苦心操劳,手下猛将如云,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为了烘托诸葛亮,竟连续不断地出现愚蠢之举。什么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舌战群儒等等,活生生把孙权描绘成了昏君庸君,手下的文官也都变成了一堆废物。让读者看得大快人心。
更加痛快的是,作为儒雅倜傥文武双全的大元帅周瑜,竟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容不得别人比他好,几次三番把前来帮助他的诸葛亮欲置于死地。逼得诸葛亮被迫还击,连续三次活活把他气死了。让读者看得拍手叫好。
第三、一战定乾坤,让读者畅快淋漓
在诸葛亮的计谋下,赤壁之战通过草船借箭,苦肉计,借东风,加上周瑜的蒋干盗书等情节,大败曹军,一举奠定了北方的暂时稳定。表面上是东吴的胜利,实际是诸葛亮的功劳。为刘备进军四川建立蜀汉大业开辟了坦途。看到这里,读者毫无疑问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更加充满希望。
四、诸葛早逝,后嗣无能,破灭了一线希望
刘备建立了蜀汉大业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先是关羽兵败被杀,接着张飞掉脑袋。刘备本人也病死白帝城。眼看一腔热血要付之东流。幸有托孤之臣诸葛亮不甘如此收场,六出祁山九伐中原,决心完成先帝恢复汉室之大业之重托。
到此让读者又恢复了一线希望,继续沿续了希望之火。
怎奈孔明积劳民疾“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天不相助,让诸葛病逝五丈原,刚刚燃起的希望又熄灭了。
深受丞相之传的姜维接过重托,重新点起一把火,却因刘备那个无能的儿子刘禅听信奸臣馋言,误了大事,又败于司马家族之手。
后来,还有一段历史上至今仍纠缠的典故。
一是刘禅降曹的结论,倒底是为百姓免遭涂炭才举手投降,还是应战死不降才是正道。
二是刘禅作为投降之君,面对敌猷笑问:安德公,可思蜀否?刘禅回答,有吃有吃喝歌舞生平,不思蜀。有说是刘禅已不可救药。另一说是刘禅为免掉脑袋而大智若愚。
可惜这些都不重要了。读者一直追随刘备,盼望他打胜。结果他先失败了。
以上,大致应该是人们喜欢看到蜀国打胜仗的主要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邀请。先放一张三国势力割据图:
《三国演义》描述的就是汉末的战乱纷争,而刘备恰好又是“汉室宗亲”,在无形中就塑造了一种蜀国才是正统的形象。
出身
魏国:曹操在书中出场时就是骑都尉,是有官职加身的,而且曹操父亲曹嵩是费亭侯,官至太尉,所以曹操是官宦世家,在陈留有自己的势力。吴国:孙权接手江东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大事了,平平叛乱,打打江夏,安定基业,这个人起点更高,上来就是大老板。
发展
蜀国:皇叔前半生颠沛流离,虽然有关羽张飞,但是没有容身之地,好不容易有了徐州,还让吕布抢走。跑到了新野又被曹操追杀,直到取了荆州才有了容身之地,然后取了汉中,最后成为汉中王。魏国:陈留起兵,先取兖州做大本营,又收编了黄巾军,号称青州兵。先灭了吕布,后收编张绣,又灭了袁绍,此时曹操基本已经统一了中原地带,南征北战无往不利,手下良将千员,谋士多不胜数,可怜此时刘备还没有容身之处。随后又灭了马腾,到此为止北方已经全盘接手。吴国:在接手了江东基业以后,先是平定了山越叛乱,又吞并江夏,赤壁之战大胜,可惜有张辽镇守合肥,没能北上,然后吕蒙夺取荆州,杀了关羽,自此江东尽归孙权所有。
灭亡
蜀国:荆州被夺,关羽被杀,刘备起兵报仇,却在夷陵被陆逊一把火烧死蜀国几十万军队,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 ,张飞也被部下杀了,自此三兄弟全部死亡,蜀国开始走上灭亡的道路,纵然后诸葛姜维也无济于事,于公元263年,刘禅投降,蜀国正式灭亡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