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能把儒家的“精华”和“糟粕”明确地区分出来?谁能做到?
儒家,孔子,糟粕如何能把儒家的“精华”和“糟粕”明确地区分出来?谁能做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儒家就是两面人,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关键的是:把“人心❤”摆端正……千万不要“曲解”古人的意思!不要被文字给带进“阴沟”里面去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皇以后只说先秦诸子,这很容易。诸子本人立著的好点评,有言论的好点评:比如《管子》是后人集结的,就要甄别观点是来自管子还是编者自己臆测出来的。晏子也一样。孔子,有本《论语》能研究。
如果把前秦诸子价值观甄别过一遍后,读者还学不会甄别秦之后的各儒家价值观变异,那这个人确定是智力不够就不要谈这么深奥的问题了。以圣人儒为标准决策思维,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到这个思维层次的,有人不懂也正常。
还有的人是人生成长中受了挫折,有被迫害妄想症;有的人那就是寂寞了要胡咧咧,这两种人最好不要参与这样的话题。想要快乐先自立,想要赞赏就自强,并不是去诋毁中华传承文明。
价值观甄别是比较长的文,我挑部分复制在这: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前551-前479),至圣先师,指出一条成圣的路。孔子没有立言,《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怀念师恩集结出的文章,重点讲述孔子日常行事和对弟子们的教育。“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寢,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一位谆谆长者的形象跃然纸上,“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说我没说过。礼的一层意思是决策管理实施要追求思维逐层链接,另一层意思是资源配置均衡;对决策者自身来说的礼,只有从仁而俭、俭以养德。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生死之外无大事,生俭死戚为本。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玉帛钟鼓是钱堆出来的,这说明礼乐并不在外相、不是形式。孔子说的礼可不是等级尊卑观念的具象化,有教无类因为平等无二。
尊卑等级是什么概念?人的自心,加资源配置不均衡造成的。如果孔子强调等级尊卑,为什么要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这话的意思是不是以善为贵?为什么要“主忠信”?为什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为什么诸弟子记录“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哪会“有教无类”、不是应该想办法只收贵族子弟吗?为什么“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因为师礼是一个人自求长进、要努力学习的表征。天子、诸侯、士大夫、平民各人的服饰用器配置的后面是资源配置,道为公。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可是平等心。仁义礼智信,礼前还有平等和公义。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没有说这三者的定义,但是“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命是使命、本心为用,“君子忧道不忧贫”、“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道得之,不处也”,孔圣人开门授徒,订《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作为教材(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要注意,这五经也是经书;教弟子用六艺强体;收弟子不分出身、地域,传播下人道仁治的思想和方法的种子。“子不语,怪、力、乱、神”,孔子只说实相、教化人道。“孔子立《春秋》垂教”,而《春秋》论史为治。仁心公心,公行,为治,是儒!我们现在看到的流行读本是被曲解了人文传承原旨的解读。中华文明的解读,要跳过两千年直接到原著里找精华!儒家,人民归心、求治之家。“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论语》中的“子曰”,更多的是强调有公心的决策者自行培养慧力、谋断行的能力用于选人、职司分配。持续的强治之举,在于管理者价值观稳定和思维的融合度提升。“谨权衡,审法度,信则民任焉,四方之政行焉,天下之民归心焉”孔子强调承周礼,因为周礼巍巍承于夏商,周礼的关键是执政者即决策者的担当。决策者世界观的稳定表现在对社会资源配置方案的持续均衡调整,这是大同的基础。
人本,我们说三观,不是用资本割裂人类。资本本身没有问题,资本的意义才是关键:资本用在哪、资本增殖后财富如何配置、经营如何持续才是人类行为的意义所在。人类的共性是追求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这是斩断资本割裂人类论调的立足点。
人本对管理理念的推进作用是全方位的:量人以德,任用管理者考虑人生观或者说心量的差别进行逐级培养,技术岗位唯专业、特长是用;经营考虑价值观链接、资财管理的信用和调置方式;薪酬和利润考虑配置均衡以推进人类社会的自我更新和进步。管理本就是一统天下的理念,是用思维统一人生抉择和管理决策行为的理念。思维为王:任何事以思维先决取势,思维决胜。不同于经营管理的是,政府管理重在人本人文教化:政府的发展不等于GDP,社会价值观不是金钱观。个人管理以健康为本,个人社会责任与政府管理对接,与运营管理对接。人类以人本为底线,进行价值观链接,圣人儒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支撑思想。
至于孔子的弟子们,“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愚是思维不化、“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是接受和理解的能力不够,同时知见的改变是最难的;鲁莽过甚即是胁迫,所以“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曾参的话、曾参临死要招手解释这话别人才愿意去他身边;辟、偏激,孔子语于子张是针对其个性而言的;子路生性直率近于刚烈、过刚易折,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善断, “无宿诺”。读《论语》要把诸弟子言论剔出后单独分析孔子的思想,孔子言论大致能分为学文、仁、治、识人四部分。圣人无虚言,因材施教。
能因材施教,因为孔子能识人。“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狂而直为诚、知见差异而已,幼稚但要诚实,看起来诚恳需要其人言行如一,这样的人可以信任和培养。“听其言而观其行”,“视其所以,观其所出,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注意一个人做事的目的,观察说的话和做事的方式,细究以什么为目的、用什么形式行为能让他安和,这样的考察方式怎么能掩盖得了一个人的心地品质呢?“人而不仁,如礼何?”一个没有平等心的人很难在思维层次上再提升,很难在制度和操作中持中,不利于战略的实施。”――《因果决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