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能把儒家的“精华”和“糟粕”明确地区分出来?谁能做到?
儒家,孔子,糟粕如何能把儒家的“精华”和“糟粕”明确地区分出来?谁能做到?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问题,要用各种思想来丰富自己!这个问题在中庸里面讲的很清楚了,过犹不及,中庸是一种极高的智慧!没有中庸做支配,儒家的任何内容,甚至所有家的学说,都有可能是糟粕。而行中庸之道并不能真正做到不偏不倚,甚至为了不偏不倚把中庸之道都搞的很偏的也有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好好过完这一生就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儒家精神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这可不是礼貌,礼仪的意思,是礼法,是规矩,是阶级秩序的意思。
老子是孔子的老师之一,是比较重要的之一。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就是各安其位,该干嘛就干嘛,莫争莫抢莫强求,人就不会太辛苦,世间也就没了纷争,自然是天下太平了。
孔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既然是各安其位,那么“位”当然应该分清楚,这样每个人才能对号入座,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不会有非分之想,争取自己不该追求的,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该当大王当大王,该当官的就当官,老百姓呢该种地就种地,该当兵就当兵。等等等等。每个人各就各位,各尽所能,天下岂不大同?当然必要的手段还是要的,上位者要“仁”,别把下边人逼急了,下位者要“忠”,拱反了老板未必是你当家,红眼睛的一大片呢,你算老几。行事要“智”,这样工作才做的好嘛!同级之间要“信”,这样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孔子的愿望是美好的,但人性的现实又是残酷的,而且他太高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为他的理想社会规划定量化指标和实施细则。所以在执行中遇到太多的现实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到了终其一生乃至到了孟子时代,他的学说理念都没有得到推广。于是法家诞生了,法家脱胎于儒家,其实就是给儒家的“礼”定下了具体的实施标准和奖惩制度。解决了儒家定性不定量的问题。使得理想终于照进了现实。但是,法家也有一个问题,就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完全无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结果就是机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同时,过于公开透明了,为上位者不喜。商鞅都给自己个儿整死了。所以,儒家太模糊,太活,法家又太细致,太死。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这一对矛盾困扰了统治者很久,秦就这么完蛋了。直到董仲舒横空出世,所谓“独尊儒术”,尊的是什么,尊的就是这“礼”字。它是统治阶级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秩序,上下尊卑。具体的事实细节叫“外圣内法”。说白了就是玩的一手“解释权在我”的把戏。利用儒家大而化之的特点,按统治者的要求解释法律。这样,法家和儒家的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今后两千多年的纷争,说到底就是对于“司法解释权”的争夺。儒家要维护的道统,就是其起在“司法解释权”上最高地位。谁承认他,他就承认谁。关你张王李赵,还是蒙元,野猪皮。
那么儒家提倡的那些美德是不是他的精华呢?从道德角度讲,什么仁爱,善良,互助,孝顺父母,友爱弟兄等等一切美德,哪一种文化,哪一种思想敢说是自己独有的。其实就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维护的道德体系罢了,具有普世价值。道德和文化是不能划等号的。说一个文化好不好,首先就要承认它是一种政治理想,是对于某一种社会秩序的追求。要评价它好不好,或者说先进还是落后,就不需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能不能推动社会进步。就现在来看,提倡阶级固化,人分贵贱的儒家思想明显是不适应社会发展了,他的归宿只能是图书馆,博物院。其思想只能在具体实例上起借鉴作用,而不能在社会整体运行上起指导作用。一句话,作为一种思想文化,它已经过时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儒家只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孝经》和《传习录》,其他都是瞎掰掰,这里面没有糟粕,只有你不理解的,可以和《圣经》和所有西方哲学家、心理学家的所有著作比美,不信你读上100遍试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总体而言,巫儒之术做为一种装神弄玄捣鬼骗人的流氓巫术,它没有任何精华可言,全是诱发人性大恶的历史糟粕。这不仅仅要看谁咋说,而且要看实践效果:中国历史上以秦桧为代表的大奸至恶,全是饱读巫儒经典的巫儒之徒!
但是由于巫儒是流氓,见着漂亮姑娘就抢,并说:这是俺媳妇!所以中华文化中的许多优质精华,被巫儒们强占蹂躏,巫儒们还恬不知耻地说:这些都是俺家独有专利..…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有空听我道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此独径而已。知行合一,方见真谛。开口就喷,大而无当,必是糟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