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战国初期,魏国曾拥有大好局势,为何最后却丧失了霸权?
魏国,秦国,齐国战国初期,魏国曾拥有大好局势,为何最后却丧失了霸权?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魏国一场灭顶之灾,就在生死存亡紧要关头之时,得到了保全。对魏国来讲,最大的幸运就是曾今合并起来的两个敌人,现在又分裂了。而分裂之后的单个敌国,已经不再可怕。所以魏国保全自己的要害关键就是敌对势力分裂,只不过这次的分裂是魏国没有预料到的,是一种机缘巧合,天公作美罢了。魏罃魏惠王本来是要被处死的,却侥幸保全了性命。
不听宰相建议,错失改革大才公孙鞅
本来公孙鞅,也就是后来名垂千古的商鞅,是在魏国账下为官的。但是魏国的宰相公孙痤,虽然已经发现了这个公孙鞅是个天下奇才,但是他向魏惠王推荐的有一点晚了。公孙痤在生命垂危之际,魏惠王来看望他,他才想起来他的府中有个人才公孙鞅,他用微弱的气力,向魏惠王举荐,一定要重用这个公孙鞅,而且是大用,举国上下都听从他的。
魏惠王觉得公孙痤有点病糊涂了,胡言乱语,凭什么举国都听从一个陌生人的。公孙痤观察到魏惠王不会听他的建议,又告诉魏惠王说,如果你不用公孙鞅,那一定也不能让他离开魏国,直接把他处死,因为这个人一旦到了其他诸侯国,被他国中国用,那就不得了。(这个话后来预言成功,商鞅在去了秦国,商鞅变法使得秦国一跃成为超级强国)
魏惠王出门之后,笑话宰相公孙痤,说道:“宰相真是病糊涂,一会要我重用公孙鞅,还让我举国都听从他的,一会又让我把他杀掉。真是胡言乱语。”连亲自见一见公孙鞅,这个人都没有。就这样公孙鞅得不得重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去了秦国。在秦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是商鞅变法,使得秦国迅强大起来。奠定了秦国后来统一六国的强大基础。
魏惠王整天琢磨奇珍异宝,对自己应该操心的政事却不上心
《资治通鉴》记载魏惠王不仅喜欢收藏各类玩物宝贝,还喜欢跟其他的国王炫耀。比如他齐威王在一起,就故意问:“你们齐国有拿得出手的宝贝吗?”魏惠王这个心理就跟普通人是一模一样,就像现在你家有豪车,故意问别人家:“你家有车吗?”就是这种心态,觉得自己很有优越感,高别人一筹。
齐威王也就实实在在的回答没有。魏惠王就开始炫耀说他魏国虽然地盘小,但是还有两颗大珍珠,可以在夜间照耀前后十二辆大马车。然后反问道:你们齐国那么大,居然连个宝贝都没有?
齐威王说:“我认为的宝贝,跟你认为的宝贝不是一个概念。我的宝贝就是我的国家人才。比如檀子、盼子、黔夫守将。有他们在,邻国不敢侵略,还有一个叫种首的官吏,辖区内道不拾遗,井井有条。他们的光芒照耀千里,这才是我认为的宝贝”
历史上记载了这一段对话,可见魏惠王脑子里整天都在想些什么事情?他不关心政事,却对些没用的玩物,关心的很,关键还不知耻,到处跟人炫耀,惹来别人内心的耻笑。
魏惠王任用心术不正之人庞涓,残害顶级兵家孙膑
这一段故事大家都比较熟悉,庞涓在魏惠王面前诋毁,污蔑孙膑,魏惠王分辨不出来好人坏人,上了庞涓的当,残害了千古奇才孙膑。把孙膑的膝盖骨砍掉,把孙膑逼走到齐国,白白损失人才,把人才都赶走。庞涓后也被杀死。
还有孟子,魏惠王对他根本就瞧不上眼。不尊重孟子。
魏惠王之后的继承人可以说一代不如一代
魏惠王打了很多的败仗,领土不断的萎缩,他死之后,儿子魏襄王继位,更是衰弱不堪,孟子对他的评价,产生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成语,叫做:“望之不似人君”,对这个魏襄王的评价可以说到了最低点。后来这个成语,也成了最一个人最低评价的标准,甚至有一种骂人的味道。
魏国后代出了一个信陵君,勉强支撑了几年
魏国后代唯一出了一个信陵君魏无忌,但是他不是魏王,没有主导权,帮助魏王打败秦国,使得秦国不能前进半步。秦国没有办法,使出杀手锏,用反间计,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信陵君受到排挤,抑郁而死。之后秦国很快彻底消灭魏国。
魏国的历代君王,只有魏文侯算的上是一位英明的君主
魏武王时期开始人才流失,到魏惠王正是开始大批大批的流失人才,要不就是魏惠王残害人才,孙膑,要不就是无视人才,商鞅出走。不断的打败仗,不断的缩小地盘。后代出了一个人才信陵君,撑了几年,又被秦国用反间计,收拾。从魏惠王之后,没有一位贤明的君主,直到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惠王,也是梁惠王,魏国从河东安邑迁都到河南的大梁。
大梁不是黄河的大坝,而是吕梁之梁,天下脊背,魏国在河东的祖居地。
魏国为避秦人锋芒,远离祖先龙兴之地,最终在黄河岸边,被白起水淹大梁。
巨人背脊《天下之中-内篇-吕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魏惠王魏罃是战国时代魏国的第三位国君,魏文侯魏斯之孙,魏武侯魏击之子。魏惠王在位五十年,是魏国从盛到衰的一位君王。
他在位的前半生,是魏国霸业辉煌的时期,在位的第二十九年,魏军在马陵被齐军击败,元气大伤,魏国的霸业从此衰落。
魏惠王在位时期,主要的施政举措有四项:
第一项,公元前361年,也就是魏惠王在位的第六年,魏国将都城从河东安邑,迁到了中原的大梁。
安邑处在河东腹地,靠近晋国旧都绛,但三家分晋后,河东被韩国和赵国包围,魏都安邑经常被赵国和韩国联合打到家门口,魏国很受约束。
而且安邑又地处山河险阻的河东盆地,对于实力膨胀,需要与中原各国频繁交流,提升自己霸主形象的魏国来说,显然是不太便利的。
第二项,魏惠王继续推行李悝的“尽地力之教”的变法,兴修水利工程,在黄河岸边建立堤坝,进行防洪灌溉。
并且又开放贵族独占的山林川泽,允许平民开发耕种,这些有利于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提升了魏国的国力,稳固了魏国的霸权。
第三项,魏惠王继位以后,着力于修复与赵国、韩国的联盟关系,继续领导三晋联盟与齐楚进行争霸。
上一篇:新生宝宝腹胀,该如何护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