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宫女,麻袋,刑罚《如懿传》中对宫女处罚的猫刑,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看过原著小说的网友十分期待呈现在电视剧上的猫刑,但审核能过吗?我搜着《如懿传》小说,把该段情节截取下来,如下。
不言而喻,猫刑是如此“多牛”,但它被施加的场所在妓院。这是老鸨惩罚不听话妓女的一种手段,妓女是光着身子,但猫没《如懿传》中的野。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听着挺喜庆的刑法,叫“虎豹嬉春”,只是在猫刑基础上多个老鼠,多点鞭炮,但没有鞭打。
在高大的皇宫之中,是没有这种惩罚宫女的刑法。皇宫乃皇家之地,讲究礼仪之地,低俗血腥的刑法是一种侮辱。
小说之中出现,为博取眼球罢了,在清朝特别规定。对于宫女,准许打但不许骂,打人也不准许打脸。掌嘴太监,家常便饭,但打脸宫女,万万不可,一旦出现,那就是一种侮辱,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而女人的脸是一生的荣华富贵。
所以说,清朝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正式存在过猫刑惩罚宫女。再说到底发生过没?谁也说不清楚,但官方是这样规定,也保不准谁吃了雄心豹子胆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懿传》中的可怕刑罚种类繁多,从最轻的禁足、掌嘴和罚跪,到杖打屁股和脚心的杖刑,再到慎刑司的七十二酷刑,简直就是“清代刑罚大百科”。而其中最容易让人产生心理阴影的,就是开篇小高潮的猫刑。
这是用在如懿的陪嫁侍女阿箬身上的刑罚。
索绰伦·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她的父亲是淮阴的知县桂铎,满清镶红旗的包衣出身。阿箬的为人比较心直口快,喜欢搬弄是非,不懂得做人要低调,要谨言慎行,因此不讨人喜欢,被如懿说几句还不服气,渐渐对她产生怨恨。
后来阿箬终于找到机会,诬告如懿用水银毒害怡贵人和玫贵人,令她们诞下了怪胎,致使如懿被打进了冷宫。
而阿箬则借此机会从御前侍女一路提升到了慎嫔的位置。但是她并没有因此得到宠爱,而是备受冷落,皇帝每次召她侍寝都让她跪一夜,令其苦不堪言。
后来如懿洗刷了委屈,又恢复原位,阿箬便被废去了嫔位,先是被皇帝毒哑,又被如懿施以猫刑。施刑的是一个叫三宝的太监,他用麻袋把阿箬套住,把从烧灰场抓来的野猫放进去,然后用鞭子抽打麻袋。麻袋里面的野猫负痛就用爪牙撕咬阿箬的皮肉,直到她体无完肤奄奄一息。
阿箬虽然受了重伤,但没有死,又被打入了冷宫,因为容貌尽毁,她便上吊自杀了,所以说“心机婊”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满清是最喜欢钻研酷刑的朝代,所谓的十大酷刑种类繁多,有俱五刑、宫刑、烹煮、灌铅、剥皮、凌迟、活埋、车裂、断椎、腰斩、骑木驴、弹琵琶、刖刑、插针、缢首、抽肠、锯割棍刑、鸩毒等等。
这些刑罚虽然其中有很多是在满清之前就有,但却是到了满清才被“发扬光大”,原因是满洲人自知力量单薄,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镇压历来都非常残酷。但是猫刑这种刑罚却是未有记载。
据查,猫型应该是源自阿拉伯国家的一种刑罚,也有传言说在旧社会妓院中老鸨惩罚妓女会用这种刑罚,在清史上就未有记载。其实《后宫·如懿传》是流潋紫所写小说,是《甄嬛传》的续作,其中的故事多为虚构,并不是正史。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清朝的后宫中,制度也是非常严格的,基本不会出现妃嫔私自对宫女用刑这样的情况。
因为宫女也是在八旗子弟中选拔出来的,在宫中也有一定的地位,不是妃嫔能够随便要罚就罚要杀就杀的。如果宫女犯错,必须交由皇后来制裁,是不允许有动用私刑的事的。
所以,电视剧就当电视剧来看吧,不要当真了哦!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热血丹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猫成了刑罚工具,不能不说是古代惩戒女人的大发明之一,与装男人入火瓮一样惨酷。
要说是\"妈妈\"惩罚\"干女儿″要用这口袋里装猫装美女而\"共袋相煎″,恐怕有些说不过去。
为什么?\"干女儿\"就是靠脸靠身体赚钱的,这身体容颜身段一旦有些疤痕,这人皮生意还做不做?恐怕再不听话的\"干女儿\",那\"妈妈\"也不敢把赚钱的工具给弄坏罢。充其量狠打一顿,然后看紧点算事。至于宫庭,世家大族里的阴险主子,有些另类嗜好,这也是有的。
说白了,猫这种动物属阴,其爪锋利,龇牙咧嘴,阴暗迅捷,目瞪如鬼,叫声惨烈,二三月叫春嘶鸣有如荒坟野鬼。实在让人恐怖。农村丧家停尸,防猫至紧,视猫为不详之物。可见猫的禀赋善阴且毒。更有\"猪来穷,狗来福,猫猫来扯孝布″的经验之论。
这还不足以流传,流传经典的要追到武则天身上。是因为她的歹毒,才传出了与猫刑沾边的故事。
武则天残害王皇后和萧淑妃,远比吕雉残害戚夫人为深。她泡酒用王后,萧妃的手脚来用,名其曰\"酥骨酒\"。这两女人受尽折磨后,萧妃厉声说,希望死后变恶猫,把老鼠武则天抓起来讨债。武则天便下令宫中不准养猫。
武则天杀了二人后,从当天夜里开始,就见王后萧妃浑身是血,一左一右地惨叫着让她还债。武则天实在在长安呆不下去了,就搬到东都洛阳,不回西京了。
也许,这才是心理恐惧的做了亏心事,怕厉猫讨帐的原版\"猫刑\"。这种心理上的阴影,怕是一辈子烙上,折磨起人来远比口袋里的乱抓更厉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懿传》最近大火,像当初的《甄嬛传》一样,但是二者都是小说,不能当历史来看,而充满银屏的清宫剧,当做生活的调剂品尚可。言归正传,原著中,《如懿传》第三十章名为《猫刑》,阿箬被施以猫刑,凄惨无比,但是历史上的猫刑是民间刑法,大多发生在妓院的后院,因为新来的妓女不听话,老鸨会用惨无人道的猫刑来惩罚,杀鸡儆猴。再者,就连妓院的猫刑也是野史杂闻,难辨真伪,而皇宫之内就更不会明目张胆的会出现如此刑罚了,清宫规矩甚严,嫔妃没有资格私自处罚,所以此事并不属实。接下来,小史官根据《如懿传》原著,来一步步介绍所谓的猫刑。
上一篇:我添加投放广告了,为什么阅读量都9千多了,没有广告收入?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