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你怎么看?
秦国,纸上谈兵,之战赵括真的只会纸上谈兵吗?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错,赵括当如纸上谈兵。我认为纸上谈兵对赵括而言,不是贬义。赵括在能人倍出的赵国,言兵事而不落下风,能力很强。后赵王任其为帅,括母不同意,谏赵王,赵王不听。由此可见,长平之战,赵王的责任十占其六。赵括的责任主要是经验不足,作为主帅只能背锅。纸上谈兵,看似贬义,我们还不如赵括,赵括敢在纸上论兵事,我们也就嘴上功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起赵括,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个成语,纸上谈兵。这其实是后代文人的“断章取义“。赵括军事才能适合防守,而不是进攻。长平之战,赵国的军事战略是,进攻秦军,尽早结束战役。赵王将“防守之才“用作\"进攻之才\",知人善用上,赵王首先犯了大忌。长平之战,赵国战败的客观原因是由于秦军主帅易换为一一白起,这军事天才。而赵国浑然不知。就长平之战而言,赵括若想取胜秦军,死守长平,才是唯一法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没指挥大军作过战,首战就完蛋了,不是纸上谈兵,是什么?!有人为他抱屈,讲历史没给他锻炼的机会,对啊,没锻炼过,不还是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的意思就是没经验在那空谈兵法,有了经验,那就只能说他没有军事才能,废物一个了,纸上谈兵都轮不到说他。不过,我认为赵括还真不是没经验,史书上己经有说他有功得了赏赐,都自己独吞,说明他不是没经验的,而是真正的庸才,他如果一点经验都没有,赵王还任命他统帅赵军主力,那赵王一定是个弱智儿了,但显然他不是,不至于这么弱智,而是后人们弱智,听别人讲,也不过脑子,就真相信了。其实对于军事天才们来说,有几个人有机会指挥一场战略决战呢?仅就战略决战前,军事天才们也没有指挥战略决战的经验,都是头一回。所以不用再讨论下去了,赵括就是个废物,哪有那么多战略决战去给他锻炼,名将们大多数一辈子能有一次机会就很不错了,能有两次的,己经凤毛麟角了,赵括居然幸运的有了一次机会,来证明自己是废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史书上说赵括自幼熟读兵法,在当时他阅读的兵法数量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的多。
甚至有很多是今天早已失传的兵法,或许还有一些我们都没有听说过的兵法。
赵括的失败在于局势。
他败在接手军权的时机不对,此时的赵国已是强弩之末。
之前连续的多次谋划失误,已经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劣势。
所以赵括的冒进可能并不是他自己本人的意愿,而是庙堂所赋予他特殊而又秘密的使命。
其实有时候也挺为赵括感到惋惜的,他第一次披甲上阵就遭遇了已成败局的定势。
他爹赵奢看不上他,是因为他光会耍嘴皮子,缺少历练。
要是这样一个满腹兵法韬略的年轻人,有过几次战阵磨砺,那么将来成为一代名将,或许也是来日可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败军之将,众恶归之。说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而用赵括,这故事听听也就算了。于失败者而言,要显得输得最悲壮最有面子,无过于中了反间或出了内奸。所以只要失败者稍有话语权,他的讲述里内奸、间谍就一定会出现。这一点绝对是古今中外人同此心。你看希罗多德讲《历史》,希波战争时,从温泉关到雅典,希腊人那一溜内奸,出得是摩肩接踵,令人目不暇给。
现在也不乏为赵括翻案的人(放眼中国历史,要找个从来没被翻过案的,只怕不易)。只要没打算把赵括说成是悲情无比的千古一将,翻这个案的还是很容易找到一些依据的。《史记》描写赵军被围后的表现:
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陷入绝境四十六天,已经饿到人吃人的地步,军队居然不崩溃,还能在将军的指挥下有组织地突围,这个统帅在军中的威信还是可以的。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赵括一死,赵军就斗志全无,选择投降了。
说回长平之战,经过2年的对峙,当时秦军和赵军实力出现了巨大差异。
公元前260年,秦军的攻势正式发动。在长平已经消磨了至少一年光阴的赵军,多少已经师老械疲,所以战争初期表现非常糟糕,与十年前阏与之战时的表现,简直不像是一支军队。
四月,…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新赵裨将茄。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全,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斥兵者,侦查部队也。赵军主动进攻秦军的一支侦查部队,兵力上肯定占优,作战位置,大概也是赵军的营垒附近,但结果竟然反而被杀了一员裨将。
六月和七月,秦军两度发起进攻,都能夺取营垒,斩杀敌将。这之后,赵军才进入状态,勉强稳住了阵脚,收缩防守,拒不出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