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歼10战斗机的进气口为什么不与机身融为一体?
气道,战机,机身歼10战斗机的进气口为什么不与机身融为一体?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这个问题所指应该是早期的歼10A基本型的进气道。后期的歼10B/C的进气道都进行了机身融合,采用了技术性能更优秀的DSI进气道。歼10A的进气道不弹没有和机身融为一体,还采用了六根粗大的加强筋,这或许是歼10A进气道最令人诟病的地方吧,不过歼10A设计的时代,还没有DSI技术,同时期研发的美国隐身战机F22的进气道也没有和机身融为一体,这个并不是我们的特例,除了DSI进气道之外,所有的飞机进气道都没有和机身融合为一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接下来咱们从空气动力学角度为大家解释以下歼10A进气道的设计细节!
歼10A战机进气道有什么讲究?和同时代战机相比有哪些优点?
歼10A的腹部进气到应该是三代机设计中的典范了,属于腹部进气中比较先进的楔形进气道,和F16战机以虽然同属于腹部进气道,但是在进气控制上歼10战机属于二元矩型进气道,要优于F16以及阵风战机所采用的三元轴对称进气道的设计。采用此类进气道的战机还有苏27和米格29等战机。
腹部进气和翼下进气道都有同样的好处,这就是充分利用了战机机身的遮蔽作用,能有效降低进气道进气口处的流速和迎角,这个好处可以改善战机进气道的工作条件,在大迎角飞行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好。作为三代机的巅峰之作,我国歼10战机的进气道和鸭翼配合才是在机动性上超越同类战机的存在。
米格29进气道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战机DSI进气道之外,战机进气道内部都是有隔板或者锥面调节装置的。一般无调节装置的进气道大多用在低速飞行的轰炸机上,战机为了获得低速和高速下的均衡性能,就必须要根据飞机飞行的速度和迎角适当的调节进气量,使进气道的吸气量始终大于飞机的进气道迎风阻力。而内部隔板或者锥形调节器就是调节进气量的关键设备,咱们的歼7战机采用机头进气,机头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个锥形调节器,只不过不能移动。后来的幻影战机的锥形调节器经常在进气道外面露出来,大家可以很好地看到。而楔形进气道内部调节装置是一块进气量调节板,连接在进气道的上方,可以根据飞机飞行的需要,适当的调节角度以满足飞机进气量的需要!
歼10A战机的进气道为何不和机身融合为一体呢?幻影战机不是和机身融为一体了吗?
其实在DSI进气道出现之前,所有的战斗机进气道和机身之间都有一个缝隙,我们上面已经说过所有非DSI进气道的飞机进气道都没有和战机的机身融合,很多同学会反驳我说幻影3的进气道不是和机身融合为一体了吗?其实这是大家平时对于图片的误读,再说此类进气道照片如果不是足够清晰,还真的不好分辨。所有的包括幻影3的进气道和机身都有一定的缝隙。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要保留这个缝隙呢?下图为幻影战机进气道特写!
幻影3战机进气道
这就要从飞机进气道的作用说起了,飞机进气道的首要作用是满足飞机发动机工作的空气需要,其次要避免因为空气涡流带来的飞机喘振和气流不稳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发动机空中停车。说简单点就是避免进入进气道的空气不安分,要通过进气道设计使进入战机的空气流动的速度和匀度达到要求!
那么进入飞机进气道的空气有多不安分?为何进气道设计不合理有那么大的副作用呢?这就要说到空气了。空气本质上和水一样是一种流体,平常大家因为都生活在空气中,感受不到空气的存在而将其忽略了,实际上空气只是密度低很多,本质上和流体一样,都有流体动力学特征,低速运动无法感受到空气的作用,一旦高速运动,空气动力学特征就会显现,表现在飞机进气故障上就是附面层和空气涡流!
附面层使高速运动的飞机在空气中穿行的时候,机身上黏附的一层空气,这层空气会黏附在机身上并且在表层产生一层极不稳定的涡流,这种涡流在飞行中如果直接进入飞机发动机的进气道,进气道中的空气在进气道腔中运动的时候,会极不稳定,产生的涡流会带动进气道喘振,同时因为涡流的存在,还会出现因涡流影响带来的空气不匀称现象,这些都是不利于发动机工作的,会产生严重事故的原因就在这里!
飞机为了避免黏附在进气道内的附面层空气连带其引起的涡流进入发动机进气道,在飞机进气道进气口的位置和飞机机身隔开一定的距离,就把这个在飞机飞行时产生的附面层给留在了进气道和机身结合的机身上了,这样进入飞机进气道内的空气附面层现象就没有那么严重了。
苏27进气道
歼10A的进气道设计之所以和机身隔开一定的距离,目的就是为了将黏附在机身上的附面层给隔绝在进气道外面,以保证进入进气道内的空气速度和匀度达到要求。一款战机性能的高低,发动机占据了很多的作用,而发动机能不能发挥出全部的性能,则要由进气道来决定,所以说战机进气道的设计本身就代表着一国航空工业的先进程度。
歼10C进气道
随着DSI进气道的技术革新,现代隐身战机因为DSI进气道优异的隐身性能,已经可以提供更完美的解决方案了。目前的DSI进气道技术已经发展了两代,第一代就是歼10B/C和F35以及枭龙战机上采用的,这种进气道通过DSI进气道鼓包将附面层在进气道口分开,通过外形设计将其从机身上吹走。这一代进气道减轻了进气道结构重量,但是也带来了进气道进气量恒定,不利于战机在各个速度段的性能完全发挥。而第二代DSI进气道则克服了这个缺点,在消除战机进气道附面层的基础上,将DSI进气道鼓包用可以调节的柔性材料制作,这样就可以根据飞机不同的飞行姿态调整进气量,进而满足飞机在各个飞行速度下的进气效率!本文最后为大家展示各型战机的进气道特写,通过这些图片,大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各型战机进气道的外形有哪些特征了!
苏57进气道
F16进气道
苏27进气道
F18进气道
F35进气道
米格29进气道
台风进气道
鹰狮进气道
歼16进气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歼五,歼六,歼七,歼八:我们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