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家最被王侯将相们接受?
国君,法家,儒家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家最被王侯将相们接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生法者,君也,守法着,臣也。主上,执大分,以生杀,以刑赏。
黄老学派继承了商鞅‘以奸治民,则民亲制’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并将其发扬光大——夺,然后予;贫,然后富。天下可举!
战国时期,秦国重用法家。六国重用黄老学派。而儒家被国君卿大夫尊崇,却不受重用。
儒家大师,以及孔子后人到某国后,倍受国君、公子款待:先生圣人之后,我对你的敬仰如同滔滔江水,延绵不绝,又犹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然后一拜再拜,以师礼待之。这完全是做做样子。向世人表明自己礼贤下士,以吸引人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当时,诸子百家中最容易被统治者接受的是法家,特别是到了战国之后,法家思想的接受度更好。
这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春秋战国是一个动荡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各国都先后经历战争,所以统治者要考虑的事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国家在战争中取胜。而法家的思想是变法图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这一主张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秦孝公接受商鞅的主张开始变法,使秦国变得强大。事实上,商鞅先给秦孝公提出过儒家和道家的治国主张,但被秦孝公拒绝了。这也可以看出,当时儒道两家并不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贡献了璀璨的思想文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深远。
诸子百家中,要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儒家。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儒家文化深刻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我们今天所信奉的某些价值观,比如仁义,诚信,忠于国家,孝敬父母,都是来自儒家思想。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并不被各国的国君们所接受。因为那时是乱世,最需要的是竞争,而提倡“温良恭俭让”的儒家只适合于治世。所以,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却一次次吃了闭门羹,一路上风尘仆仆,惶惶如丧家之犬。
春秋战国时期,真正被国君们接受的,是法家思想。因为法家思想能够最快速地增强国力,从而在与别国的竞争中取得领先。
那时候的强国,全是靠着法家思想在治理国家。
比如齐国,因为重用管仲,国力大为提升,齐桓公因此成为诸侯中的霸主。管仲的思想,就是标准的法家思想。管仲一死,齐国很快就衰落了。
比如秦国,不管是秦孝公重用的商鞅,还是秦王嬴政重用的李斯,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商鞅变法,使名不见经传的秦国变成了强国。李斯的辅佐,则使嬴政灭掉其他六国,统一天下,建立秦朝,成为始皇帝。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法家思想呢?
很简单,一切都以国君的利益为最高利益,就是法家思想。
在儒家思想中,“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在法家思想中,老百姓都是国君的工具,都要为了强大国君的国家而各司其职。甚至是那些大臣们,也都要像骡马一样,甘心被国君所驾、驱使。如果国君无法驾驭,那就杀了他。
不过,法家思想是一柄双刃剑,容易伤人,也容易伤己。比如为秦国强大立下汗马功劳的商鞅,最终落了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比如帮助嬴政统一天下的李斯,最终也落得个满门抄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