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对四川有什么影响?
湖广,移民,人口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是怎么回事,对四川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战乱
按《明史》记载,罪魁祸首就是建立大西政权的张献忠,是在他统治四川期间,发动了四川大屠杀,导致了四川的人口骤减。
“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贼将有不忍至缢死者。伪都督张君用、王明等数十人,皆坐杀人少,剥皮死,并屠其家......其惨虐无人理,不可胜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七·流贼传》
这是《明史》对于张献忠屠杀四川的描述。其中“共杀男女六万 万有奇”的说法,虽不敢苟同其真实性。但也不可否认张献忠屠杀四川的行为。其中“八大王剿 四 川” 所指的正是张献忠屠 杀四川人,这是事实。而除了张献忠的屠杀之外,还有清军对四川的平定过程,对四川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从顺治三年开始,清军在四川就展开了军事行动,动辄就是斩首“数万级”,而被斩杀的多为参与起义的四川百姓。比如顺治三年十一月,肃亲王豪格进攻张献忠的战争中,“破贼营一百三十余处,斩首数万级”。一战下来,数万的四川军民丧生。再比如,顺治九年,“擒斩复 臣及伪将等二百余员、贼兵四万余级”。这又是四万起义军丧失生命。
四川在经历了灾荒和兵乱之后,还能承受着一次次的损失吗?显然是不能的。据记载,顺治十一年,(南明军)遂复成都。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数杀之。成都人殆尽”。虽然这存在一定夸张的成分,但多次战争之后的成都,真的已经精疲力尽。
以至于,刘达在顺治十五年时,回到阆中故里,看到四川的景象后,给给李国英信中如此说:“返乎三巴,见乎尸骸遍野,荆棘塞涂。昔之亭台楼阁,今之狐兔蓬篙也;昔之衣冠文物,今之瓦砾鸟鼠也;昔之桑麻禾黍,今之荒烟蔓草也。山河如故,景物顿非,里党故旧,百存一二,握手惊疑,宛如再世。
而这也才是仅仅一个开始,战争还在继续。康熙三年,平定夔东十三家义军,最后又是“数万巨寇,……无一漏网”。冰冷冷的数字背后,又是数万的生命。但这还没有终结,数年之后,以吴三桂为首“三藩叛乱”,四川再次陷入战火。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造反。四川总兵谭宏,随之而起,一时间四川境内,“宏兵络绎不绝,勒索居民,十室九空,或涉深山穷谷人迹罕到之地,尚不得免,……生灵涂炭,怨声满路。四川百姓,在安定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内,又再次被卷入战火,而且又被乱兵所扰,整个四川都是“民不堪命”。
七年之后,康熙十九年,吴三桂逐渐败退,清军开始进入四川,康熙二十年,谭宏被击杀于云阳。对于四川百姓而言,这看似见到了和平的曙光。然,对于四川百姓而言,等来的并不是曙光,而是另一番炼狱。
在平定三藩的过程中,虽然满清政府取得了胜利,但军粮花销亦是无数,在清军进入四川之后,粮草供给已经无力支撑,而四川战场又不容有失。所以,康熙帝颁布了“就地取粮”的政策:“惟蜀路运粮,最为重要,宜于所复城池,村落,遍访贼积米谷,悉行察收”。这对于饱经战火的四川百姓来说,又是一次洗劫。
从顺治三年开始,直到康熙二十四年三藩彻底平定,四川百姓惨遭数十年战火侵袭,民无所依,百业凋零。致使“枳棘丛生,箐林密布,虽乡导莫知所从。惟描踪伐木,伐一程木,进一程兵”。时至康熙二十四年,统计四川人口时,整个四川仅剩“一万八千零九十丁”。经历数十年战火、虎灾以及鼠疫之下的四川,情况真的糟糕到了极点。面度满目苍夷的四川,在发出康熙发出“独痛西蜀一隅”的感慨后,“湖广填四川”也就拉开了序幕。
二、湖广填四川的实施及效果
康熙三十三年,颁布《招民填川诏》:“湖广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今特下诏,仰户部饬行川省、湖广等处文武官员知悉,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挠。俟开垦六年外候旨起科。凡在彼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自此,湖广、山东、福建、江西等省份,开始大规模流入四川,经过康熙、雍正、乾隆等三代帝王的努力,四川的情况终于得到改善。至乾隆四十一年,四川人口由康熙二十四年的50万增加到了1300余万人,四川人口开始进入饱和,政府开始限制移民,“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宣布终结。
结束语
历经百年磨难岁月之后,往日的“天府之国”,至清朝中叶,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辉。经过清代湖广填四川运动 ,四川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约六成都为外来移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与四川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个以明代本土文化为基础和主体,又包含了各地移民文化的综合体。共同进化成 为文化意义的清代以至现代 四川人。
ENT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湖广填四川,是指发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据说,有湖北、江西、福建、广西等十几个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经过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地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
形成原因
历史上在四川军民尽最大努力坚持了长期的抗金战争,终于取得了使金兵未能进入四川盆地的巨大胜利之后,又坚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抗蒙战争。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元代四川地区的人口锐减到不足南宋时期的十分之一。在一个就是元代末年,红巾军农民大起义的烈火四处燃烧,四川也在其中。在明末清初,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建立大西政权,地主武装、清军、南明军一起攻向起义军,使川人死亡过半。
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四川瘟疫流行,也死了很多人。四川之所以要“填”,是人口极度稀少。
入川形式
一是奉旨入川。当时朝廷颁发“楚民实川之诏”时,基层的实施部门采取武的办法强行捆押方式,把一个个村子围住强行入川,所以移民的原籍不仅大地名相同,连小地名也相同。二是求生存入蜀。康熙中叶在“湖广填四川”的大背景下,只有到西蜀去求生存,于是携妻带子,从长江水路进入四川,最终选在四川落户。三是经商入蜀。清前期湖北与邻省四川的贸易十分方便,有的就近入蜀定居。
正负面影响
湖广填四川为四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甚至四川无与伦比的感染力和同化力也正是来源于厚重的移民文化,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多数四川人的先祖。负面影响就是对四川的生态环境有着直接的破坏。
上一篇:如何学好自媒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