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问斩为何选在“午时三刻”?
午时,秋后,犯人古代问斩为何选在“午时三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也就是说,午时三刻约为当日上午11点45分。
知道了午时三刻的具体时辰,也就很好理解古人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刻施行斩首了。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古人比较迷信,认为杀人是\"阴事\"。执行者也担心鬼魂纠缠。而午时三刻太阳高挂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也被认为是一天当中\"阳气\"最盛的时候。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午时三刻\",人的精力最为萧索,处于\"伏枕\"的边缘,所以此刻处决犯人,犯人也是懵懂欲睡的,脑袋落地的瞬间,相对来说可以减少痛苦。
如此看来,选择“午时三刻”这样的时间来处决犯人,一来抑制鬼魂纠缠,二来减缓犯人痛苦。倒也是两全其美之策。
秋后问斩:顺应天意,缓期执行。
为什么要在秋后问斩?说起来也很简单。
“秋后问斩”出自《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
《礼记》中这一段记载,已经详细地说明了春天停止狱讼,秋天开始行戮的理由。
古代由于科学文化的落后,人们讲究顺天意、听天命。他们认为人间的一切现象,不论祥瑞还是灾难,都是上天决定的,因此人们的行为,必须要遵循天意。不得与自然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否则就会遭到惩罚。
众所周知,春夏是万物生长、朝气蓬勃的季节,而秋冬则是肃杀、蛰伏的季节。古人也顺乎四时的节奏,人间的司法,也要遵循这个规律。所以,在秋天这个肃杀的季节问斩犯人,是顺应天意的。
西汉的儒学大师董仲舒更是创造出了“天人感应”的思想学说。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庆、赏、罚、刑与春、夏、秋、冬以类相应\"。
董大师要表达的意思是,天意要先德后刑,春夏行赏,秋冬行刑。否则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经他这一番思想的“洗礼”,从西汉开始,秋冬行刑也被列入了法律。西汉时期规定的行刑时间在农历九、十、十一、十二月。
自汉朝的法律奠基后,其他的朝代也都大同小异。到了唐代,死刑执行的时间定在十、十一和十二月。唐代这一规定一直为后世采用,直到清末。
正是因为古代的死刑一般都在秋季执行,所以古书和历史剧中都经常会出现\"秋后问斩\"的说法。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秋后\"就是指秋分以后,而不是立秋以后。
秋后问斩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这也是它与清朝的“斩立决”最大的区别。
斩立决:立刻!马上!安排!
斩立决是对秋后问斩的一个完善制度,也就是死刑不经秋审、朝审,直接“就地解决”,颇有点快刀斩乱麻、大快人心的意味。
“斩立决”与“秋后问斩”都源自汉代。对于普通的死刑犯,大部分都采取秋后问斩,而性质恶劣、案情严重的,则会被判以“斩立决”。
与“斩立决”相同性质的,还有“绞立决”。二者都是立即执行,但是处死的方式不同。
《梼杌闲评》第二十回:\"将周家庆 、 达观二人,以不合妄造妖言惑众律,拟斩立决。
到明清两朝,斩立决就成了一种惯例,实施更加普遍。但对某些案情尚有疑虑的案件,依然保持着秋后问斩的传统。
综上所述,古代处置死刑犯的制度由来已久。自汉代开始,大部分都是实行“秋后问斩”,对于那些不能忍的犯人,也可以直接就地正法“斩立决”。
而“午时三刻”更倾向于一种心理慰藉,并非执刑的必要条件。只要胆子大,无论什么时辰斩杀都可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杀生,肯定会给当地百姓带来许多不祥之兆,因为它是孽业嘛!比如: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呀,还有气候不宜人呀,以及得各种瘟疫呀,反正古人讲究的事儿很多,中午,可能太阳光最强,阴气不会太重,所以他们赶这个时间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斩首犯人,选午时三刻的原因。不得不论一下阴阳气体在一天的兴旺时刻。午时为阳气盛而阴气升之时,每时又分四刻。也就是说午时三刻阳气正旺,阴气为升之时。人存世上为阳,死后为阴。此时斩首,为阴气将升而灭。也就是说让犯人死后,永无翻身再生之理。阴气无有,也就认为判官,及行凶一切人员对此可解除一切思想抱袱。永无思想負担而选的最佳时刻。
此时,又想起秋后问斩之理。因秋后万物肃杀,天气如此。判官选此,为己谈出理由。代表天意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尚可网,有问有答,且听大狮来答题。
记得前些年成看过一本英文著作,作者是一位英国传教士,在1879年-1900年间,曾游历京津、直隶、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将自己所见所闻编绘成册,在英国等地发行。此书于民国时期刊行过中文版,名《论清末中国社会》。
本书之中,记载了大量有关行刑的场面,其中讲述最多的便是斩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杀头”。刽子手将犯人斩首之后,只需要家属拿走尸腔,而不能拿走头颅,刽子手会将斩下的头颅系住发辫吊在树上或高杆上,用意当然是“悬首示众”。不需几日,因头皮腐烂,头颅便会与发辫分离而落地,这个时候官府才允许犯人家属将头拿走与尸体合葬。
举凡看古装剧,常听到有“午时三刻将犯人斩首”的台词,很多人不明白,为何犯人要午时三刻才斩首呢?
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才是有这个规则,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午时三刻斩首”一说。有些历史剧不严谨,也不管朝代,张口就是午时三刻,实则这是不对的。明代之时斩首的执行日期有两种,一种叫做“立决”,也就是立即执行。一种叫做“秋后决”,也就是秋天后执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