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血常规能不能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细菌,白细胞,粒细胞血常规能不能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可是,第5天来了,孩子精神很好,什么都感觉没有不舒服的,就是晚上发热,体温39.0℃,夜间急诊来找我看病,我建议复查一下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但是奇怪的是孩子的CRP87,超高,我建议住院并拍胸片。
后来住院部医生拍出来的胸片,提示大片状肺炎,一侧肺都白了,孩子并没有咳嗽,最后确诊是肺结核,也去了上海确诊。
这是罕见的,因为肺结核疫苗孩子是免费的而且是必须接种的,而且疫苗很好,几乎很少见到。
我上次说过,这不是疫苗质量问题,请网友不要乱说,这是罕见的漏网之鱼。
病例故事二:
男孩,6岁,因为发热,咳嗽5天住院,热退四天,准备出院,孩子头一天晚上回家去睡觉,夜间发热。
然后体温,逐渐升高,一直从38.0~39.0℃,然后一直在39.0~40.0之间波动,持续不退,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血CRP未见明显异常。
但是孩子持续高热,我那个时候还是小医生,我高度怀疑细菌性感染,坚持给孩子抽血做血培养化验,最终确诊特殊细菌性感染。
要知道,基层医院的血培养的阳性率一般不高的,甚至三甲医院的血培养率,也不会太高的。
后来孩子转上海,用抗生素治疗,由于这个细菌属于特殊细菌,孩子在上海顶级儿科住院,三天换一次抗生素,共住院7~8天,治愈出院。很多抗生素我们医院都没有。
否则,这个孩子估计要么有后遗症,要么不幸。
病例故事三:
孩子,发热,白细胞升高明显,扁桃体可见白色分泌物,但是异型淋巴细胞升高,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这是病毒性感染。
第五,最后
1 一般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对于常见病和发热3天之内的孩子,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染,听医生就可以了,这种情况基本不需要用抗生素。
2 稍微血常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升高,CRP升高,有时候也没大事,但是需要注意孩子的并发症和其他的有无合并症。
3 不是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的发热,就一定不会出现并发症或者严重的病情变化。
4 也不是说,血常规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性感染,就一定是严重的病情。
5 一定要结合孩子的具体病情综合考虑,但是3天之内的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孩子精神好,没有其他不舒服,一般不建议用抗生素,一般可以自愈。如果出现并发症或者合并症,需要及时就医。比如高热惊厥(可能是一过性脑放电,也可能是脑炎),咳嗽(腺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等等)等等。
我的回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大多数的感冒都是以病毒感染为主的。
血常规的化验只是一个辅助医生诊断的项目,血常规的变化不仅仅能判断感冒的类型,还能成为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辅助诊断。
一般孩子感冒主要看三个指标
白细胞这个增高说明身体有炎症了。就像敌人来进攻了,我们就需要派更多的士兵去战斗一样,白细胞就是我们身体的士兵,这个时候就会去吞噬敌人。
然后再看中性粒细胞,这个增高,一般考虑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增高考虑病毒感染。
细菌感染的时候白细胞升高比较显著,病毒感染白细胞有可能不升高,甚至降低。
这只是一种比较笼统的判断方式,其实临床上很多血常规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还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体征、临床表现、年龄等等去判断具体的病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们知道感冒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为少数。
例如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即使普通感冒,也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只占20%-30%。
例如感冒引起的咽喉炎,主要由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感染导致;而感冒引起的咽扁桃体炎,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导致。
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遇到孩子感冒发热以后,要吃抗菌药呢?那是因为很多病毒感染导致感冒以后,又继发产生了细菌感染,到最后,实际上就成了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了,但是起因仍然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那么,孩子感冒,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今天我就和大家伙儿一起,来聊一聊这个问题,仅供参考。
血常规只能初步判断病毒与细菌
所谓的血常规化验单,是指用血液分析仪器,来计数患者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并把得到的数字,记载在化验单上。
但是血液分析仪是不会分析病毒或者细菌的,也就是说,仅仅在血常规化验单上,是看不出具体的病毒或细菌,但是通过血常规化验单,可以间接地推断可能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
通过血常规化验单,来间接推断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的原理是,当孩子感冒以后,孩子的全血细胞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会发生数量上的变化,并且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导致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但是要确诊孩子感冒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仅仅依靠血常规化验单是不行的,因为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高,充其量只能作为初步判断,辅助诊断。
那么,确诊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是什么呢?
确诊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是什么?
在临床上,确诊病毒感染的“金标准”是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分离培养方法是细胞培养法,即提取患者的病灶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可分离培养出大多数的已知病毒。
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太复杂,技术要求高,耗时长,所以,一般不用这种方法;除非新冠疫情中溯源病例,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采用这种方法。
临床一般采用其他方法来协助确诊病毒感染,例如在显微镜下观察病毒的形态;又如针对病毒蛋白进行抗原检测;最后还可以进行病毒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诊断。
但以上这些其他方法,只能够协助检查是否是病毒感染。
确诊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是什么?
在临床上,确诊细菌感染的“金标准”也是细菌的分离培养。
上一篇:很便宜的一年期重疾险靠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