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血常规能不能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细菌,白细胞,粒细胞血常规能不能判断细菌或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血红蛋白常被称为“血色素”,是组成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
参考值:
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 g/L。
新生儿:180-190 g/L。
测定血红蛋白量减少是诊断贫血的重要指标,但不能确定贫血的类型,需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
■ 血红蛋白增多
(1)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以及某些肿瘤如肾癌等。
(2)创伤: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 血红蛋白减少
(1)出血: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相同,见于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急、慢性肾炎所致的出血等。
(2)其他疾病:血红蛋白量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是由慢性反复出血所引起,如胃溃疡病、胃肠肿瘤、妇女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红细胞减少的程度比血红蛋白量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及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等。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主要作用有:①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②通过黏附、聚集与释放反应,在伤口处形成白色血栓而止血;③产生多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形成血栓而进一步止血;④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纤维蛋白网发生退缩,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在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可相差6%-10%。
参考值:
(100-300)×109/L。
■ 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巨大血管瘤、全身性红斑狼疮、恶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过多: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
(4)其他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出血、阵发性睡眠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如伤寒、黑热病、麻疹、出血热多尿期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粟粒性结核和败血症)、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坏血病、阻塞性黄疸、过敏性紫癜等。
(5)用药:药物中毒或过敏。如甲砜霉素有骨髓抑制作用,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抗血小板药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应用某些抗肿瘤药、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等。
■ 血小板增多
(1)创伤:急性失血性贫血,脾摘除术后、骨折后,可见一过性血小板增多。
(2)其他疾病: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病、类白血病反应、霍奇金病、恶性肿瘤早期、溃疡性结肠炎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的沉降距离,简称血沉。红细胞的密度大于血浆密度,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产生自然向下的沉降力。一般说来,除一些生理性因素外,凡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的情况,血沉就可加快,提示有病变的存在。血沉是传统且应用较广的指标,用于诊断疾病虽然缺乏特异性,但操作简便,具有动态观察病情疗效的实用价值。
参考值:
魏氏(Westergren)法:
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 血沉增快
1.生理性增快
见于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至分娩后3周内)。
2.病理性增快
(1)炎症:风湿热、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感染所致的炎症等。
(2)组织损伤及坏死:如手术、创伤、心肌梗死等。
(3)恶性肿瘤:迅速增长的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则血沉多正常。
(4)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肾炎、贫血、高胆固醇血症。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
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高提示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提示细菌感染。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问儿科医生,我觉得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我来分析看看,也谢谢头条君的邀请。
第一,血常规和CRP未见明显异常
1 一般是指,就是血常规没有什么上升和下降的箭头。
2 尤其是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CRP没有明显升高的。
3 一般在发热3天内考虑病毒性感染。
4 但是,请注意,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绝对的。
5 所以,小结一下:
发热3天内,孩子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精神好,查体无数,无其他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的,一般是病毒性感染。
第二,细菌性感染
1 血常规中白细胞升高明显,一般大于1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85%,中性粒细胞计数也明显升高,同时CRP升高大于30,一般提示细菌性感染。
2 孩子比较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急性尿路感染,急性蚊虫叮咬后皮肤感染,甚至极少数是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3 这些都是细菌性感染的常见病因。
第三,医学没有绝对
1 也就是说,当医生考虑患儿3天内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时,可以不用或者尽量不用抗生素,这是对的。
2 但也不是绝对的,更不能仅仅凭借一张报告单就这么简单地下结论,这也是不符合医学常识的,还应该结合孩子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等等综合判断,这就比较专业了,暂时不展开。
3 我来讲几个真实的病例故事,都是我自己在工作17年中遇到的。
第四,病例故事
病例故事一:
女孩,7岁,发热5天,第一天发热,血常规和CRP未见明显异常,医生给孩子对症处理和口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没有用抗生素,这是对的。
上一篇:很便宜的一年期重疾险靠谱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