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北方人方言那么少,南方方言那么多?
岐山,关中,读音为什么北方人方言那么少,南方方言那么多?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北方就算是方言全国也都听得懂,比如东北话。南方方言众多,一个县里面都有可能听不懂对方说的方言。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感觉南方人相当多认为北方人就是胡人的后代,认为普通话是胡语演变的,这从回答者数量就能看得出来,这也是南方人爱黑北方人的一个主要因素,南北对黑来说我发现百分之七十南黑北,百分之三十北黑南,南方人是从衣食住行语言各方面爱黑北方人,他她们始终能找到喷点,我不是说南方人都是地域喷但是比例特别多,北方人更多的是反黑,这从两个横跨南北的省就能看得出来,这两个省就是江苏和安徽,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不过这俩省对喷是以长江为界限,尤其是江苏内斗最厉害,几乎是位于南方的苏南黑苏北,少见苏北黑苏南,安徽也是同样。肯定有南方省份的人会说我们省同样被黑啊,但是我发现这一定程度南方自己黑自己,但是一旦有北方的情况不少南方做为南方的黑喷会一致针对北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北方的方言相对于南方要少些?我想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北方的民族融合程度要比南方高的多。影响民族大融合的主要因素有:政治因素、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推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三次重大的政治事件:①秦皇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②北魏孝文帝发起的最为彻底的汉化运动;③隋唐盛世下的民族大融合。通过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这些非同凡响、超越历史的重大国策都是从北方的政治中心或者统治者那里发起的,这时候南方在干什么?长江流域的楚国正在密谋叛乱,珠江流域的百越还在被武力征服;南朝那群汉人的逃亡者正在醉生梦死;隋唐时期相对要好些,至少朝廷的公文可以顺利的传递到岭南一带。因此,从政治上来说南方从来都不是国家的第一势力范畴,当然到了今天我们国家正在改变这一遗留问题。
对于民族融合来说,如果政治因素属于后天性的话,那么环境就是先天性的了。并且这个是没法改变的,中国四大平原其中三个就在北方,南方仅有的一个江南平原还是距离北方最近的。复杂多样的地形造就了南方特有的同乡不同音,同村不同调的文化局面。相对来说,北方就好多了。东北人完全可以做到用同一个表情来欣赏赵本山的小品;河南人可以跟着梨园春的豫剧吟唱起来;陕西人可以通过语调辨出你是陕南还是陕北人来。
从经济的发展程度上来说,南方要比北方优越的不是一点半点。一个山坳里,一块稻田,一方鱼塘,一片槡林就可以让一户南方人衣食无忧的生活下去。北方恐怕就要困难些,兵荒马乱的你往哪路逃?一不小心就破产了。因此,靠着近代鸦片战争发了家的广东人就膨胀了,不讲粤语我就鄙视你,更是到处标榜粤语文化的优越性。我想江南人民的一个眼神就可以说明一切,哪里来暴发户哟?
最后一个历史性的因素就是中华民族发祥于北方,兴起于北方,成熟于北方。因此,北方人的文化归属感普遍强于南方,试看北方草原上兴起的多少个强悍部落最后都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语言就是最好的凭证。反观南方,一个小小的苗族就融合了数千年,都快成精了,时至今日依然活蹦乱跳的游荡在南方的大地上。
最后,需要额外考虑的一个因素就是人的因素,北方人更向往于大一统,所以政星、将才辈出不穷;南方人更加精于一亩三分地的算计,特别是传统意义上的江南地区,所以文臣、干吏多如牛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兄弟对北方有误解吧,我们这里的人就听不懂河南话听不懂普通话。西周雅言之岐山话里面仍然使用部分《尚书》里面的语法、词语,特别是《虞书·尧典》里面一句话非常常用(是帝曰某句,保密),是周原地区主要特征音、特征词,岐山话主要语法是1.用《尚书》里面的语法构词,不断重复,全国其它地方没有这种用法,例如一句话里面甚至可以用七八个“其”字,“其其其”这也是一句话,可不是毫无意义重复三个字,《尚书》、《诗经》里面大量的“厥、维”等字在岐山话大量使用,一说话就会说到。2.一个词语两个音调就是两个意思,并且多音字丰富,一个字甚至可以有三个以上完全不同的读音,3.古语丰富,岐山话不用“烤”字用“炙”字,表示“走、去”的意思,会用“之,行”,“之西安”就是去西安,“之树上”就是碰到树上,“行其第一名”就是“努力到第一名”,4.文言虚词体系发达(虚词读音没有一个和普通话读音一样,读音保密),所有虚词都使用,还有本地虚词组,句末判断用“也”,请求语气用“焉”,“之者也”这个虚词组是岐山话高频词,同时也是文言文高频虚词组,5.热,燃,人,读音声母是j(注意是拼音j不是y),唐朝长安音特征明显(长安音特点在关中并没有消失,并且在关中以外其它地方根本就没有这种读音,关中是保存长安音最完整的地区),6.能愿动词、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丰富,7.部分汉字双音节三音节读音(此乃正宗关中土音,穿越三千年以上,你可想而知难度暴增),例如岐山话仍然用“曰”表示说话,不过“曰”是双音节读音。8.岐山话仍然用殷,周等字指代地方,用周表示关中,可见非常古老。岐山话“弱”字读音完全符合《韵英》(已失传)系读音(读音保密),并且关中话读音底层并不是《切韵》系,《韵英》也不并不完全反应关中土音,关中音存在很多不符合韵书的底层语音,关中话与其他方言相比完全是逆向发展。能说的就这么多,不能再多,细细品味。当然,全国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古语古音残留,目前普通话是全国通用音,长远看会持续下去,方言会慢慢消失。温馨提示:写这么多保密内容的原因是防止方言专家学者免费盗取资源,能写的已经够多了,谢谢理解。
上一篇:揭阳是潮州人还是汕头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