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为什么会生病?
身体,自己的,疾病人为什么会生病?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人为什么会生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选择权威科普,享受健康生活,欢迎关注医学博士团队!
这种现象的存在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原因:
一、人寿命延长
毫无疑问,很多疾病的发生和年龄呈正相关的,比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年龄越大,患该病的风险越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年龄不断延长,上述疾病的发病率肯定增高。
二、医学进步
医学的不断进步不但可以诊断以前没有发现过的疾病,同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率明显提高,否则可能很多人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另外,医学诊疗水平的进步不但降低了新生儿的死亡率,又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三、环境污染
不可否认,近年来大气污染、水污染、食品污染比较严重,与之对应的肿瘤呈高发趋势。马云预言未来十年,肺癌、肝癌、胃癌将困扰每个家庭。大气污染又加重心脑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病变。
四、不良生活习惯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熬夜、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洗好偏咸偏油偏甜食物、吸烟酗酒、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使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发,以上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
五、心态不好
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现代人的心态大不如以前。生活节奏变快,人心浮躁,物欲横流,戾气也变重了。欲望、攀比、压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生活中失去了自我,犹如不停旋转的陀螺,直到倒下。早在很多年前,WHO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就包括了心理平衡,可见心态的重要性。
六、补充几句:
看到有的回答里提到了,吃酸性食物致癌的说法,这是很久之前的谣言了。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的PH为7.35至7.45,处于弱碱性,吃的食物无论是所谓偏酸,还是偏碱,都在人体内“酸碱平衡调节系统”的调节下使血液PH值始终保持在7.35至7.45,其调节系统包括红细胞、肺、肾脏等。在正常人体内,酸和碱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一旦偏离PH这个正常值,则提示身体出现了问题。
欢迎关注天坛医院、阜外医院、儿研所、北大口腔医院、中科院肿瘤医院医学博士团队!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先从黄帝内经开始说起吧。黄帝内经是中国古老的医学典籍,在道家黄老之术上建立了中医的阴阳五行、脉象、藏象、经络、病因等学说,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内经中记载了黄帝与岐伯之间这样一段对话,黄帝问道:当一个人的形体破败了,气血也耗干了,治疗就很难见效,这是为什么啊?岐伯回答说:神不使也。意思就是病人的神气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医生也没有办法调动了。黄帝接着问:什么是神不使呢?岐伯说:针石治病,这不过是一种方法而已。现在病人的神气已经散越,志意已经散乱,纵然有好的方法,神气不起应有作用,而病不能好。况且病人的严重情况,是已经达到精神败坏,神气离去,营卫不可以再恢复的地步了。为什麽病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的呢?由于不懂得养生之道,嗜好欲望没有穷尽,忧愁患难又没有止境,以致于一个人的经气败坏,营血枯涩,卫气作用消失,所以神气失去应有的作用,对治疗上的方法以失去反应,当然他的病就不会好。
这段关于精神的问答非常值得认真研究。按照道家的说法,世间万物都生于无形的精神,然后凝聚为能量,最后才化生为物质。一切皆从这个精神开始,人的疾病也是如此。
因此,中医认为人的精神也会生病,而且首先是就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精神层面开始出问题;再到气的部分,使人体能量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最后蔓延至有形的身体器官。
大多数人得病的根源来自于内心的烦恼或怨恨,以及生活、工作中产生的焦虑和各种负面情绪。当这些精神层面的伤害不断积累,就会对人的心理与生理造成影响,致使气滞血瘀,各项功能紊乱,最终在体内形成病灶,慢慢发展成为严重的疾病。我们常有类似的体会,精神状态好的时候,身体也很好,即使风吹雨打或工作劳累很快就能恢复。但如果心里有牵挂或心事重重,忽然一阵邪风就能吹的感冒发烧,我们说这是心里有火,其实还是精神上的问题,思虑过重出神了,卫气就没有保护住我们的身体。
每当人的身体开始出现不适的时候,说明你的精神、意识早已经出现了偏差。这时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个精神层面的问题,及时调整心态,神气还有机会回转,神气回转后,身体的疾病就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调理。
中医理论是非常深刻的,绝不像现在反中医的人那么肤浅无知。古人很早就认识到得病的根源在于人的内在精神。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道二家都很重视自省、慎独、返观内照等修行方法,只有从自身内部找到原因,觉察到精神意识的问题与错误,才能及时扭转。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往小处说身体状态跟着转变,往大处说人生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很多人由于工作繁忙或者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从未认真观察过自己的内心世界,对精神状态、身心感受始终无知无觉,我认为这应该算是精神的亚健康。一旦得病,不去找内在的根源,却指望通过吃几副汤药或者化学药物就能改变,简直是异想天开,即使暂时有点效果,但病灶依然存在,随时有可能复发。对于人类如此复杂、精密的身心结构,要靠药物治疗达到完全康复,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现代人生活压力很大,王首富的一个小目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遥不可及、今生无望的。我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家人努力工作,快乐享受生活都没有错。但如果我们一直以外界事物为目标去追求,就一定会失去对自己内心真实愿望、想法和感受的关照。中医把这种情况叫做形神分离。那么,如何做到黄帝内经中说的形与神俱或身心合一呢?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必须要明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要在外界寻找目标、制定标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非常困难,需要用经验与智慧解决。不过,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锻炼自己养成一种观察内心的习惯,比如:什么食物不能多吃;什么时候需要休息;和谁在一起感觉舒服;做什么会比较安心:最近为什么会睡不着等等。生活中时刻留意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身体反应,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中医养生。
上一篇:哪首歌陪你走过最伤心的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