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晋书,世说新语,史料《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是真的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晋书》要在《世说新语》的基础上做这么大幅度的改动呢?它想要表达什么?
首先,《晋书》是以房玄龄为首的北方士族知识分子来撰写的,地域性的认同倾向使得他们更愿意左袒卢志。但更重要的是,《晋书》是要借这个故事来宣扬唐王朝的大一统的国家认同感。也就是说,要对于那些唐朝的后征服地区的人喊话:看到没有?你们的榜样应该是陆云,而不是陆机,你们要忘掉自己从前的身份和归属,主动拥抱新的国家,作新朝的顺民。这才是《晋书》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
所以,史料的真实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并不是说歪曲的史料就一概没有价值。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史料的传写变形,有时候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信息其实也是非常宝贵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世说新语》可以理解为八卦段子合集……不过说实话,古人比今天的小报记者,节操还是要高上一点的。
这些故事的真实性如何?不能一概而论,有真有假。一般认为总体来说还是可信部分居多。唐代人编《晋书》,引用了不少世说里的材料。可见当时的学者认为它是可靠的。
举例来说,《世说新语》里有一条司马氏的黑材料,晋室东渡之后,晋明帝向大臣王导询问自己祖宗当年是怎么开创基业的。王导于是给他讲了一通司马懿当年如何培植党羽,诛杀反对者,以及 司马昭时期是怎么弑君犯上。杀死高贵乡公曹髦的。
晋明帝听了以后,无地自容,一脑袋栽倒在床上说:“果真如此,那我大晋靠这种手段得来的基业,又怎么能长久啊!”
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问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复面着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这一段也被写进了《晋书·宣帝纪》,不过内容缩写得比较简单,但核心要点是不变的:
明帝时,王导侍坐。帝问前世所以得天下,导乃陈帝创业之始,用文帝末高贵乡公事。明帝以面覆床曰:「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这是比较可信的,再来一个可以被其他材料证明不可信的。
《世说新语》中《言语》篇,有一个说明钟会年少聪颖的小故事。
钟繇的一对儿子钟毓、钟会都很聪明。十三岁的时候(不知道是说谁十三岁),曹丕听说两个孩子聪慧,让钟繇把两人带来见见。
钟毓比较紧张,满脸是汗,曹丕问他:“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我心里非常害怕,所以出汗。”
曹丕转头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不慌不忙:“我心里非常害怕,所以汗都不敢出来了。”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这故事的问题在何处?
按《三国志》记载,钟会是咸熙元年(264年)正月起兵作乱被杀,终年四十岁。所以他应该出生于公元225年。
而曹丕死于黄初七年(226)五月。
换句话说,曹丕死的时候,钟会不过才一岁。两个人当然不可能见面。
上一篇:如何玩好程咬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