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提高数学成绩?
数学,做题,自己的怎么提高数学成绩?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做题的两个层次
做题的第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对知识做一个小结。即便是自己在课堂上已经掌握的知识,可能过一段时间很快就会忘记了,这些知识并没有内化成解题的模式。而通过做题,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既然做题的目的是为了抵抗遗忘,那么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有策略性。如果某个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并不代表后续自己不会忘记,这时候就需要多次的反复的练习,并且每次练习之间要隔一定的间隔。
特别是对于重难点知识,一定要通过间隔性的反复练习,而不是一次性的练习,因为一次性的练习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这时候所谓的练习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背诵,即便是自己把题目做下来了,可能下次考试把题目稍微变形一下,自己很有可能就做不出来了。
做题的第二个目的,增加自己知识的熟练度。
有很多同学对于熟练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做题的速度越快就是越熟练,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刻意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这是弄错了背后的逻辑,时间只是做题熟练度的一个度量单位,而不是做题熟练度的原因,要想提高做题熟练度,本质上是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模型或者是解题套路。
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有些时候并不是这些考试涉及的知识不会,如果让他看一眼答案或者是不限时间的自由做这些题目,80%以上的题目他们都是能做出来的。还有的同学觉得,自己数学学不好是因为做题速度比较慢。这些现象背后的真实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平时学习没有形成解题思路。
所谓的解题思路,其实用一个通俗的词来概括就是模型思维,要想提高解题速度,就需要通过做题来建立模型化的思维。
举个例子来说,高考必考点是函数的单调性。那么如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可以根据定义、图像、奇偶性、周期性和导函数。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之中,如果自己仅仅的看到函数的周期性,而看不到单调性和周期性之间的联系,那么在考场中,即便是自己能把这道题做出来,也将花费大量的时间。如果每次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都是“哦,原来是这样的”,那么这次考试基本就不可能拿到理想的成绩。
做题中的两个误区
另外,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有两个严重的误区,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做题没有效果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重要的误区是,做题的时候看着答案或者是做错题之后,看着答案纠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名词是邓宁克鲁格效应。这种现象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办法胜任某项工作,那么他们没有办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也就是说,如果要想学会某个知识,前提是自己要先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好是知道自己哪里不知道。
如果在做题的时候,看着答案做题或者是看着答案纠错,会给自己造成一种假象,认为这些题目所涉及的知识自己已经能熟练的掌握,最后让自己错失了学习的机会。
第二个误区,认为自己在平时做题中的不良习惯,在考试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改掉了。
之前看过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老觉得一个小和尚,干什么事情都特别稳当,因此决定教小和尚学剃头,师傅每次让他用冬瓜来进行练习,但是这个小和尚有一个不好的习惯,每次练习结束之后,都习惯性的把刀直接插在冬瓜上。
小和尚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师傅终于觉得放心了,可以让小和尚给别人剃头了,结果悲剧发生了,他还像往常一样剃完头之后把刀嘣的一声扎进去了。
平时的练习和考试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如果在平时的练习之中,不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很多问题就会集中的爆发出来。
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衡水中学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定要把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只有每一次练习都当做考试了,那么考试的时候才能有练习的感觉。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就中学数学而言,以下几点做法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预习。尽量做到每节新课在老师还没讲之前预习一下。预习时不必详细深入去探究,可以走马观花似的粗略看一下课本,了解该节课的大体内容,有哪些概念及其含义是什么?了解公式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及其思路,看一看例题解答及每一步的做法和根据。
第二,上课时根据预习的印象,注意听老师讲解,在预习中不理解的内容在此解决。同时,对老师所讲的方法或例题在课本中没有的做个笔记。
第三,按时独立完成课本上的所有例题,练习题和习题。
第四,利用课外时间多练习一些课外辅导书上的新题型和综合题。
第五,适当钻研一些相关的难题,开拓解题思路和视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生想进一步提升数学成绩,该如何办呢?学生基础不同,实现提升的难度也不一样。相比之下,优生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可能比较困难,因他们已接近极限,要达到极限,实现完美,实属不易;中等生次之,差生最易。
其实,不管基础优劣,提升空间大小,程度难易如何,想有质的飞跃,无外乎要做好三件事:
一、要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积极学习的心理基础。喜欢、爱好能促使学生自觉学习,并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二、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好习惯,更是一种学习能力。学生要想有所提高,坚持自主学习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三、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
除培养兴趣、坚持自主学习、形成思维能力外,还要坚持勤学好问,不断实践,举一反三,总结归纳等好方法,好习惯。
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才出于勤奋” 这些格言、警句深谙其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