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知我者,诗经,苍天《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诗经·王风·黍离》怎么解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国风·王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王,是“王畿”的简称,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即东周王朝洛邑(洛阳)及其周围由周平王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
“王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特别是《黍离》一诗,是其中第一篇。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但仅从诗中很难看出是周大夫感伤西周的沦亡的悲情,而是看到一个四处漂泊的宦海沉浮的浪子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呐喊,从而反衬出周大夫留恋西周政通人和,盛世太平的不舍主题。这也是《诗经》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的惯用表现手法。
《黍离》原文: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都借景起兴,本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各章间仅有个别字句有变化。
第一句“彼黍离离”、第三句“行迈靡靡”完全重复,朗朗上口,层层递进;第二句尾的不同字:“苗”、“穗”、“实”,不仅起了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迁移,说明浪子长期流浪而不知所归,心怀忧伤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怀;第四句末分别是“摇摇”、“如醉”、如噎”,生动地显示出浪子长期“行迈”而内心逐渐加重的悲伤;后四句以旁人对“我”的态度来烘托浪迹天涯的悲情,并以“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呼天抢地的形式,愤怒谴责给自己带来令人动容的咏叹和悲鸣。多次运用重章叠句的反复咏叹,有回环往复之妙,使强烈的悲愤之情倾吐得淋漓尽致,表达了难以言表的优思之情。
总览全诗,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其它都是比较抽象的情境,尤其是“谓我何求”的自问自答,使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人生际遇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古往今来,世事沧桑。物是人非之感、天各一方之痛、知音难觅之憾、壮志难酬之惋。无不可借此《黍离》之诗境为我们所提供具体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呢?“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当唐代文学家、诗人,陈子昂吟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心中所表达的不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千古无语情怀吗?
上一篇:《论语》、《道德经》、《易经》、《诗经》等古著是否已被过度解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