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初期,美国为什么不想参战?
美国,日本,战争二战初期,美国为什么不想参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事实上,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实力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亲戚大乱斗,争得头破血流,实力空前衰退。美国看到了乘虚而入的机会,在总统威尔逊的推动下,由孤立政策转变为\"国际主义\",美国通过加入协约国阵营,正式插手欧洲。
当然了,当时所谓的\"国际主义\"并不成熟,更多的只是一个利益的附带品。其加入协约国的源头,乃是因为协约国是当时美国的金主。战争期间,英法与美国的军火物资贸易空前热烈,交易额高达数十亿美元。而同盟国虽然也和美国是贸易伙伴,但是流量太小,不足英法的百分之一。
当时德国利用潜艇战,对大西洋的贸易商船进行无限制打击,极大的影响了美国做生意,美国自然忍不了,这才对德国宣战。对于美国来说,既然宣战了,那就意味着不再中立,潘多拉的魔盒既然被打开,那就得要利益最大化。
所以,威尔逊的\"国际主义\"开始了适用,美国希望通过这次机会,正式参与到国际事务的处理中来,获得话语权,甚至于打破英法主导的殖民体系。
所以美国宣战之后,声势弄得非常大,虽然是辅助国的身份,却先后往欧洲派去了二十多万的部队。当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美国这么多人跑过去显然不是针对同盟国的。
其根本目的,是想要通过这样的军事压力,与协约国抢夺胜利果实,在后面的谈判桌上得到更多的筹码。其提供的“和平方案”里面,大都是在针对英法的殖民霸权。
然而,美国终究还是棋差一招,他们没想到度过了危机的英法会过河拆桥,在巴黎和会上,丝毫不顾及自己这个搭债主的身份,直接拒绝了“和平方案”,威尔逊什么都没捞着,灰头土脸的回到了美国。如此一来,美国在一战中不仅没能捞到什么好处,还白白损失不少士兵,搞得民众十分不满。
很显然,\"国际主义\"的试用期并未及格,遭到抛弃,孤立主义再度成为主导。而且有了一战的教训之后,美国政客到民众,对于参与战争都十分反感。相比于派士兵远离家乡,去为和自己无关的人卖命。美国人更喜欢卖武器赚的钱这样没有风险买卖。
所以,我们看到在二战前期,美国一如既往的采取了中立措施,来者都是客,谁也不得罪。和英法做买卖,也给德国日本卖武器。
尤其是日本,美国在珍珠港事件前,乃是其最大的国际贸易伙伴,日本发动战争所需的大量战略原料,都是进口自美国。
比如,从1931年年底到1937年年中,日本所需的金属类矿产资源大部分来自美国,其中包括有90%的废钢铁,90%的铜和45%的铅。此外,超过六成的石油也进口自美国。
当时的美国,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争贩子,向全球输出军火,为战争,提供保障。世界打得千疮百孔,他却赚得盆满钵满。从这个角度而言,你可以认为美国就是二战的策源地之一。
不过随着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战火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开始意识到自己很难继续保持中立。尤其是欧洲的沦陷,给美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首先德国称霸欧洲,对于美国在欧洲的投资影响是极大的,尤其是犹太人的捕杀,这是最为现实的利益损失。
其次,英国面临着德国的压力,随时有可能沦陷。虽然美国当时不是太喜欢英国,但却无法袖手旁观。因为英国一直以来都是欧洲搅屎棍,其大陆均势政策保证了欧洲势力的平衡,一旦英国没了,那么欧洲就没希望了,美国也就没法赚钱了,更要面临德国的军事压力。
当时美国虽然工业实力很强,但是军事实力一般,也就海军能够拿得出手,对于横扫欧洲的德国人,其实信心并不大。基于唇亡齿寒等多种因素的考虑,美国开始向英国倾斜,利用各种手段援助英国,最后甚至出台了《租借法案》,资助各国,用以全方位压制轴心国。
不过,此时美国依然没有参战,因为一战的教训摆在那里,许多美国人反对把士兵送到欧洲去流血。即使当时的形势已经非常明朗,美国卷入战争已成定局,但是国会依然不放手。大家都想着,如果能花钱把事情办了就最好。
直到后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人的愤怒被点燃,国会也压不住了,美国这才正式派兵参战。所以,有人怀疑,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美国人的一场苦肉计。
当然了,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美国既然参战了,那就要获得最大的回报。于是“国际主义”再度被搬了出来,而这一次,美国人成功了。由于二战前期德国人的强势,加上苏联这么一个与殖民主义同样对立的势力崛起,英法建立的殖民体系被彻底打破。
而美国凭借强大的国力,在战争机器全力动员下,产生了巨大能量,使其成功压制了英法,取得了殖民时代落幕后的主导权。这一次“国际主义”取得巨大成功,成为了美国新的外交策略。
总结来说,美国在二战前期,之所以不参战,主要是利益使然。其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使其能够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从而可以左右逢源,获得最大的利益。后来,轴心国的强大,使得美国利益受损,最终选择了走到了对立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应对日本对珍珠港的袭击之前,这场大战自1939年以来一直在欧洲肆虐。当英国和俄罗斯与德国帝国斗争时,美国官方保持中立,拒绝参战。
是什么阻止了美国政府更快地向欧洲派遣军队?在日本对瓦胡岛发动攻击之前,美国到底在做什么?让我们来探讨1939年至1941年12月8日日本宣战期间的美国心态和历史。
现代美国的鲜明对比
现代美国领导人和许多美国人似乎都渴望干预最终可能与国家无关的冲突。75年前,恰恰相反。
随着欧洲陷入战斗,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支持美国开战的想法,给予英国所需的支持,但罗斯福面临着自己的挣扎。美国不想介入。
在欧洲爆发战争后,罗斯福紧急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会议同意除非受到直接威胁或攻击,否则美国将继续受到外界的影响。
即使政府支持这场战争,美国仍然在克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动荡。公众还没准备好参加另一场战争,选择中立。战争爆发后,1939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94%的人反对参战。
毫无生气的军队
即使美国想要参加战争,它的军事力量根本就没有准备好。面对数百万德国人,美国军队在没有征兵的情况下只有大约10万人。进入欧洲危机可能意味着完全摧毁美国的力量。
除了缺乏武力之外,美国军队普遍落后于武器装备,其中大部分都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目前的部队尚未准备好与受过良好训练的德国人进行战争。
上一篇:怎样才是分手的前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