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二战初期,美国为什么不想参战?
美国,日本,战争二战初期,美国为什么不想参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二战初期,美国为什么不想参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美国一直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这种政策是由华盛顿在其总统任满后,发表的《告别词》中提出来的:“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推行一种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利,也不敢轻易向美国挑衅。”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里,“孤立主义”深入人心,美国领导人也忠实地执行了这一政策。
1823年,美国门罗总统更一步表明了观点,即欧州列强不得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主权相关的事务,而美国对欧洲各国之间的冲突,或各国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
这就是说,只要战争不延伸到美洲,各个国家打来打去,美国不管,只有把战争波及到了美洲,美国才会参与战争。
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同德、奥、意的同盟国打的热火朝天,但美国始终没有参战,一直以调停人的身份调解于各国之间,直到1917年1月7月,德国通过海底通信光缆,发密报给墨西哥,支持墨西哥与美国开战,收回19世纪中期失去的土地,结果这份密报被英国情报部门截获,当呈送给美国总统威尔逊,威尔逊将它公之于众后,才引起美国公众的一片哗然,这时的“孤立主义”思潮才有所退却,当德国击沉美国船只,致使大批美国人民死亡后,美国才在1917年4月6日参战。
一战结束后,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状态,再说1929年经济危机蔓延,国內大萧条,美国主要精力放在了恢复生产,发展经济上,而国内民众对大量年轻人死于战场还记忆犹新,大部分美国人不愿参加和自己无关的战争,但对战争中的受害国还是愿意帮助的。
假如日本不是在1941年12月7日,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什么时候加入二战还真很难说,起码要退后很长时间,因为美国是个三权分立的国家,尽管罗斯福总统己看到了战争的危害,但没有权力发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日本的愚蠢作法,导致了美国参战。
现今的美国,早己摈弃了“孤立主义”政策,积极参与外部事务,其结果就是霸权主义盛行。
谢谢阅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了闪电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1年12月,日本对美国珍珠港发起了突袭,美国在次日对法西斯集团宣战,正式加入战场之中。
根据一战的情况来看。美国显然是非常想通过战争发财并提升国际地位的。那么,美国为什么在二战进行了两年多以后,才加入战场,在这之前美国又在忙些什么呢?
(闪电袭击波兰)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对战争进行了巨大的投入。然而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却并没有得到满意的收益。这样的一个结果,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都非常的失望。
因此在一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都奉行着孤立政策。尤其在1935年,美国还颁布了一条将孤立政策推向极致的《中立法案》。
《中立法案》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交战国者,均属违法。简单来说,这条法案就是美国不能直接或间接向战争中的国家出口物资。
不过在1937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后。美国为了维系其在亚洲地区的利益,便破例没有在中日战争中使用该条法案。中国政府因此从美国购入了大量的物资,而日本也购入了大量的石油。
1939年,纳粹德国向波兰发起进攻,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早在二战之前,德国就已经先后对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发起过进攻。所以这一次德国进攻波兰,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也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在灭掉波兰后,德军兵锋一转,突然开始向西欧发动进攻。在美国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号称陆军世界第一的法国已经宣布投降。此时欧洲除了西边的英国和东边的苏联外,其余国家大部分已经尽在德国的掌控之中。
这也就意味着,欧洲即将出现一个超级强国。而这个超级强国的出现,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
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看来,1940年是美国加入二战的最佳时机。
首先,美国为了自身在欧洲的利益,必须打击不断壮大的德国。只有欧洲始终保持均势,各大强国间互相制衡,美国才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时间与机会。
其次,在德国强势横扫欧洲之后,德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人民眼中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此时美国能对德国宣战并将其击败,无疑是一次向全世界秀肌肉的最佳机会。
法西斯集团挑起战争,打破了世界人民渴望的和平。并且由于纳粹军队执行了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大量的犹太人遭到了屠杀,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公愤。
这就意味着,美国如果对德国发起进攻,就是完全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的正义的一方,是得到全世界共同支持的。一旦能够出兵并取得胜利,这对提升美国的国际地位显然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过,尽管想象很美好,但罗斯福却不能直接在国会中提出这个主张。因为他十分清楚,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支持者是非常多的。一旦没有处理好,他说不定还会被弹劾下台。
在苦思冥想之后,罗斯福最终找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在中国战场上,美国的《中立法案》被撕开了一个口子。这说明出口物资也并不是就完全行不通。那么为了把这道口子彻底撕开,美国干脆把出口物资的形式改成租借。这样一来,相信孤立主义者也没什么话好说了。
于是在1941年3月11日,美国正式通过了《租借法案》。该法案规定:美国将会有偿地向盟国提供粮食和武器装备等物资。
与此同时,罗斯福还下令减缓了日本的战争资源出口。而这一招,其实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入侵菲律宾的日本军)
我们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在失去了美国的石油出口后,是必须要寻找新的能源供给来维持战争的。
对于日本来说,想要得到资源,就只有北上苏联或者南下东南亚两条路。
当时苏联并没有参与任何战争,而日本则深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沼中。如果日本直接北上苏联,是很可能在两线压力中直接被打崩的。并且即使日本打下了苏联的远东地区,也根本无法从贫瘠的土地中寻找到太多的资源。
上一篇:怎样才是分手的前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