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怎么看道德经第十九章?
简本,见素抱朴,盗贼怎么看道德经第十九章?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因为奇技淫巧(科技大明)会引起百姓无边无际的欲望,为了名利争来争去,这样天下盗贼就会到处都是。而如果我们绝巧弃利,不搞出那些奇货,民心不乱,欲望不过,虚心实腹那么自然盗贼就没有了。
4.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把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这三者用语言从反面说出来,自己仍然感觉到说的不够清楚、明白。
5.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所以我再从正面说下:就是回归自然淳朴,引导控制百姓的私心欲望,使其不过度,绝弃人为之言,回归自然之道,让百姓自然而然遵循天道去生活,那么就没有什么忧虑了。
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上一章讲如果天下失道将会天下大乱,这一章则是讲如何才能回归大道。就是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继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而无忧。
老子返璞归真的思想已经几千年了,至今也没有那个君王真正做到。个人虽然很向往,但毕竟我们也是个俗世之人,世人皆醉难独醒。作为独立的个体读道德经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若完全丢弃智慧、知识恐怕难以在这个你争我夺的社会立足,若生存都成问题,那也只有精神思想回归大道,身体是难以回归的。
俗话说你若要想惩治坏人,那么你得比他更“坏”,也就是说他能想到的你都应该先想到,必须快他一步才能走在他前头。应用在这一章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回归大道,那就必须搞清楚天下是如何失道的,同时还要知道如何回归大道,如此才能让百姓真正回归自然淳朴,身心合一,享受真正的自然生活。
如今的世界从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开始后,在科技的路上一骑绝尘,走的太快了,这崇技崇利的大争社会,把人对名利的欲望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老子的观点看,这是在加速人类的灭亡。西方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零和思维,唯我独尊,更是在打激素针。
我们现在提倡的一带一路、全球一家亲战略,走共商共治共享的共同繁荣之路,是走在回归大道的路上,但美国鹰是不会那么轻易放弃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道包罗万象,个人理解比较肤浅,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交流转发,共同学习复兴华夏文化。 大家携手,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断绝智欲,捐弃争辩,黎民百姓将大大受益;杜绝机巧,捐弃暴利,盗贼劫匪将销声匿迹;杜绝伪诈,捐弃谋虑,天下百姓将复归稚子。这三句话,用以成就事功尚显不足,要么发布政令,要么聚众宣告:外表回归淳厚素净、质朴无华,内心抱守无知无欲、自然本真;减少府库室家的私藏宝货,放弃物欲名利的贪婪追逐。
天人合一 回归自然
【原文】
绝知弃辩,民利百倍①;
绝巧弃利,盗贼亡有②。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③;
三言,以为事不足,或命之,或呼属④。
见素保朴,少私寡欲⑤。
小桥流水 苍松迎客
【注释】
① 绝知弃辩,民利百倍:(为政者)断绝智欲,捐弃争辩,黎民百姓将大大受益。
【版本】本句,楚简本作“絶知棄辯,民利百倍”,汉帛本作“絶聖棄智,民利百倍”,河上公本、魏王弼本均作“絶聖棄智,民利百倍”,唐傅奕本均作“絶聖棄知,民利百倍”。“聖”,是先秦时期诸家流派思想家们的共同理想和至高追求,因此“绝圣”一说,荒谬至极,当属伪作,明者不取。“知”是“智”的本字,同义。因此,本文从楚简本。
【释义】“绝”,断绝。“知”,“智”的本字,智欲,智诱之欲。“弃”,捐弃,摒弃。“辩”,巧言争辩。“民”,黎民百姓。“利”,利益。“百”,十十,众多。“倍”,倍增,加倍。
② 絶巧棄利,盗贼亡有:(社会中)杜绝机巧,捐弃暴利,盗贼无利可图,也就销声匿迹了。
【版本】本句,楚简本作“絶巧棄利,盜賊亡有”,汉帛本作“絶巧棄利,盜賊无有”,汉河上公本、魏王弼本、唐傅奕本均作“絶巧棄利,盜賊無有”。“亡”通“无”通“無”,因此本句各本义同。
【释义】“绝”,断绝。“巧”,机巧。“弃”,捐弃。“利”,暴利。“盗”,盗窃。“贼”,杀人劫财。“亡”,通“无”,没有。“有”,存在,出现。
③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国家间)杜绝伪诈,捐弃谋虑,天下百姓将復歸稚子。
【版本】本句,楚简本作“绝伪弃虑,民复季子”,汉帛书本作“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均作“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仁”和“义”,是“无为而治”的自然内蕴,也是“以德治国”的核心价值,尽管老子认为“大仁不仁”,但还不至于要“绝”仁“弃”义,因此“绝仁弃义”当属伪作。而“绝伪弃虑”,则是无为而治的基本要求了。因此,楚简本最古,且合乎逻辑,故从楚简本。
【释义】“绝”,断绝,灭绝;“伪”,诈伪,伪善;“弃”,捐弃;“虑”,谋虑,私虑。“民”,黎民百姓;“复”,重归于;“季”,稚幼,年少,如《说文》“季,少称也”,《玉篇》“季,稚也”;“子”,子嗣,子息;“季子”,即“稚子”。
④ 三言,以为事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这三句话,用以成就事功尚显不足,要么发布政令,要么聚众宣告。
【版本】本句,楚简本作“三言,以为事不足,或命之,或呼属”,汉帛本作“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河上公本和魏王弼本“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唐傅奕本作“此三者,以爲文而未足也,故令有所属”。“不足”同“未足”,故差异在后半句。由楚简本最古,故从楚简本。
【释义】“三言”,上面三句话。“以”,用以。“为”,成就;“事”,事功。“不”,未;“足”,足够。“或…或…”,表选择,即“要么…要么…”。“命”,发布政令;“之”,臣民。“呼”,召唤,呼喊。“属”,读作“zhǔ”,聚众(以宣告)。
⑤ 见素保朴,少私寡欲:外表回归淳厚素净、质朴无华,内心抱守无知无欲、自然本真;减少府库室家的私藏宝货,放弃物欲名利的贪婪追逐。
【版本】本句,楚简本作“见素保朴,少私寡欲”,汉帛本作“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河上公本作“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王弼本作“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傅奕本作“见素褒朴,少私寡欲”。“保”与“抱”义近,故各本义近。楚简本最古,故从楚简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