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
轰炸机,美国,战略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B2轰炸机军方人士管它叫“空中幽灵”,之所以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B2是一款超级隐身轰炸机,集高科技为一身,具有高速高空、隐身性、以及先进的机载雷达等。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2) 之所以没被仿造,有以下几点原因。1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科技技术储备、庞大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B2虽然服役好多年,但就现在来说,也没有第二个国家有研发能力。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3) 2造价太高昂。B2是美国现役飞机里制造成本最昂贵的飞机,它的的造价,相当于同重量的黄金!这还不算日常的维护费用。即使是美国,也不会装备太多。所以,这样的制造成本,即使一些国家有制造实力,也玩不起!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4) 3战略意义不大。美国是全球第一军事强国,拥有十余支核动力航母编队,海外许多国家有美帝的军事基地。除了搞局部战争,就是拉帮结伙的搞军事演习。一款如幽灵一样,无声无息,杀人于无形,且领先世界的隐形轰炸机,也刚好成了美国“斩首行动”时的空中利器。但就这样一款举世无双的隐形轰炸机,对一般国家没什么战略意义。就如开着布加迪买菜一样的道理。毕竟能达到美帝那样标准的国家没有第二个。也正因为主要这三点,B2服役那么久了,也没有其他国家仿制出来。 由用户 装备新视角 提供的知识: B2轰炸机是诺斯洛普和波音公司联合麻省理工学院联合研制的战略轰炸机,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款隐身战略轰炸机,在多次轰炸实践中,成功突防对方严密的防空系统,完成了作战任务。之所以称之为性能最为先进的隐身战略轰炸机,在于其具有多重隐身能力,具备雷达侦测隐身、红外探测隐身、可见光隐身和噪音隐身等多重反隐身能力。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5) 这架战机首批共生产了6架,至今一共生产了21架,没架造价高达24亿美元,把其机身换算成重量比黄金还要贵两三倍。仅仅从造价就可以看出这款战机的与众不同。大量高端复合材料、最为尖端的技术,以及最新装备成果都集中在了这款战机上。至今美国也把这款战机称之为美国装备制造的经典。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6) 虽然这款战机已经服役20年,可是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复制,更谈不上超越。中国的轰20虽然在性能指标上已经实现对B2轰炸机的超越,但是毕竟还没有服役。那么为什么20年的时间内这款隐身轰炸机始终处于孤独求败的地位呢?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7) 很显然,这种集各种尖端技术于一身的经典隐身轰炸机,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装备制造能力,可谓是任何短板的存在都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材料技术、气动设计技术、集成技术、隐身涂层技术、加工技术、组装技术,只有所有这一切条件具备才有可能完成这样一款战机的研发制造。 B2轰炸机从发明至今,为何还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仿造?(图8) 就像中国歼20横空出世之后,接近30多个国家于地区紧跟着研发五代机隐身战机,可是如今日韩相继失败,土耳其破产、欧洲更是遥遥无期,所以说一款衡量综合国力的经典装备真的没有那么容易复制。B2轰炸机没有国家能够复制,也是其他国家综合实力难以跟上美国的直接体现。如今中国轰20就要横空出世,就是中国科技实力、工业制造实力等综合实力的体现,绝对不是部分人认为的简单模仿。 由用户 列昂尼德图波列夫 提供的知识: 飞翼布局的隐身战略轰炸机,是目前来看比较优秀的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而美国正是引领了这种发展方向的国家。 众所周知,B-2轰炸机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服役的,而且造价极高,达到了24亿一架的惊人单价。不过B-2也有其局限性,其弹仓就是个大问题。无法使用巡航导弹,只能只用激光制导炸弹或铁炸弹等导致B-2需要飞临目标或距离目标50公里内进行打击。这使得B-2在与大国战争中可能会遭受较大的损失。 我们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其他国家仿制B-2类型轰炸机的原因。 技术难点 B-2轰炸机的隐身性能是首要的难点。全机身隐身设计与隐身涂料使得B-2的隐身性能在目前来看同样是极其优秀的。 B-2的机身外表面几乎全部都涂有弹性材料,使表面保持均匀的电导率以减少来自接头或接缝处的雷达波反射。而在设计中不能依靠外形进行隐身的部位(如进气口)就要涂上雷达吸波材料(RAM)了,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机密。RAM是可多层喷涂的涂料,内含可将雷达波能量转换成热能的成分。全机涂上厚度适当的涂层后,特定波长的雷达波在照射到涂层后,涂层两面反射的雷达波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类似的概念就是光学镜头的镀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线 B-2的背部发动机设计,使得地面雷达无法探测到其雷达进气口位置,而且进气口较小、进气口唇部作尖齿修形,更是强化了其RCS。B-2进气口边界层分离板分理出附面层气流再被混合进尾喷口以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B-2的发动机喷口锯齿状修型也减少了其热源反应与RCS。 B-2轰炸机的飞翼结构也是技术难点。诺普格鲁曼从二战时期就研究飞翼布局飞机,到80年代技术已经十分成熟,而且以飞翼布局飞机参与过多款美军战机竞标。所以这种布局的飞机对于美国是不难,不过别的国家完全没有类似战机或进行研究的研究所。所以想要仿制也要有一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克服飞翼布局的种种飞行上的局限并非易事啊。 实际需求 说完了难点说说需求。世界上需要大型隐身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基本上两个手就能数过来。 苏联/俄罗斯的轰炸机发展思路与美军似乎不同,我们图波列夫设计局的设计没有多少方案是飞翼布局,毕竟这种布局苏俄都没采用过。而且飞机的隐身设计、隐身涂层等基本上没有研究,所以并不想走亚音速隐身的飞翼轰炸机设计路线。 中国的轰炸机发展较为缓慢,一款轰-6用了几十年一直到现在,而且还在不断改进。近年来我国突破了隐身材料与隐身机体设计的难点,使得我国有了设计类似B-2轰炸机的前提,传闻中我国的轰-20就是可携带远程巡航导弹 的飞翼布局的隐身轰炸机。 欧洲国家,冷战结束后没有了最重要的威胁,轰炸机都逐渐退役并且没有新的研究计划了,就更别说研究类似B-2的昂贵的隐身轰炸机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