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歼10B和歼10C有什么区别?
相控阵,战机,战斗机歼10B和歼10C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歼10C战斗机的机首直径为在800毫米左右,那么其安装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面积就可达700多毫米。那么所安装的T/R组件数量也就越多,发射功率也就越大,探测性能就会更强。
由此可见,歼10C战斗机的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对RCS=3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200千米还是没有问题的。
出来有源相控阵雷达之外,歼10C还安装了导弹逼近告警系统。只是该系统的自用型号尚未可知,而出口型号为S-740。
S-740导弹逼近告警系统一共由4个红外探测窗口组成,其对战斗机之类目标的迎头探测距离为10千米,对导弹的探测距离为15千米,并且可以同时跟踪8个目标。除了具备常用的导弹逼近告警功能之外,还具备实时视频录像取证的功能。那么自用版本的,性能是肯定比S740强的。
在歼10C战斗机的鸭翼根部,垂尾矩形舱室的两端都有颜色较深的天线罩,初步判断为电子战系统的发射天线。而在前缘襟翼处还有一处明显与襟翼颜色不同的天线,这两处天线应该就是雷达告警系统的接收天线。
在风挡右前部,安装一IRST探测器,该探测器在不工作时,头部转向里面,起到保护探测头的作用 当需要工作时,再反转180°,起到探测目标的能力,该IRST的性能参数依然不可知。
这么来看的话,歼10C战斗机安装的有“有源相控阵雷达,IRST红外探测器,雷达告警系统,导弹逼近告警系统,通讯,导航,电子战”等等 ,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再配上射程达到160千米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整体的超视距能力相当强悍,可攻可守。
尽管歼10C的超视距能力比价好,但是在近距格斗时,也只有依靠开战前期的极短时间内,利用其较高的瞬盘角速度+霹雳-10格斗导弹的大离轴发射角度,来先期击落目标了。毕竟身为中型机,歼10C的能量机动性优势并不如重型机,进入长时间的格斗时,对于歼10C没一点优势。
综合来看,在空战时最为有利的是歼10C在超视距击落对手,其次是把握好近距格斗刚开始的时机,最坏的就是被迫陷入持久的格斗中。
而至于歼10C的性能究竟有多强,从国内举行的对抗性演习中即可知晓。
在2018年,2020年歼10C分别与苏35,歼16进行了对抗性演习。在与苏35的对抗中,歼10C是取得了胜利,这就足以证明,歼10C的超视距空战能力极为强悍,最起码是在苏35之上的。
而与歼16的对抗中,歼10C就不行了。无论是在超视距空战,还是在近距离格斗中,歼10C均不敌歼16。由此可见,歼10C的整体性能并不如歼16。那么,在空军装备序列中,歼10C的综合空战能力仅次于歼20和歼16,要在苏35和11B之上。
只不过受制于机内载油量过小,紧靠内油时,歼10C的作战半径到不了1000千米。在这种情况下,歼10C也只能执行防御防空任务,即拦截敌方战机,保卫重要目标。
当挂载3具副油箱时,其作战半径可以达到1280千米,初步具备了攻势防空能力。毕竟歼10C定位于中型战斗机,在作战半径,载荷,航程等参数上是比不过苏35,歼16等一票重型机的。
只不过,中型机和重型机各有其作战定位,两者也没有什么互相冲突的地方,好多国家的空军,是即装备有重型机,又装备有中型机,两者优势互补,以实现最大的作战效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气动布局都相差无几,不好改动。歼10C主要是对进气道口、雷达、航电、座舱、电子吊舱,进行技术处理。采用镀膜风挡座舱盖抑制座舱内形成的雷达波漫反射,降低反射截面。减弱了飞行员的载荷。改进了DSl蚌式进气道口。更新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之下,歼10B这四处未改动,仍是无源相控阵雷达。另外歼10C机背多出了一根天线。在垂尾上和翼下加装了电子战设备,电子战能力异常强大。由原来的宝石柱航电架构、更换成宝石台航电架构综合航电糸统。不易被敌方雷达等电子设备所截获。具备准隐形,跃升了电子战对抗的隐蔽性,提高了战场态势感知能力。更换了失量发动机。对鸭翼也进行了有益的改进。不少性能已达5代机水准。随着歼10C的服役,歼10歼10B淘汰的概率大增是必然。 歼 10C空战能力极好!配上霹雳10E空空导弹是如虎添翼。对地、对海上目标打击非常强悍,从单一的歼击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能王战斗机。除五代机外是世界上一款最好战斗机。增强了我军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歼10B型和C型的差异之前要明白歼10整个项目的巨大跨度,据悉在中国引进苏27之前歼10就已经进入立项阶段,为此国产还是进口曾发生激烈的争吵,最终决定“两条腿走路”在引进重型战斗机的同时自主研发轻型战斗机,这就是人民空军今天歼10和歼11高低搭配的由来,说到这里不难理解歼10项目的时间跨度之大,至今已经有快30年了。这期间战斗机的设计模式发生数次变化,可以说歼10的每一次变化都是补课,最终进化型就是美国F-16D那样的多用途战斗机,歼10B和歼10C的区别也可以由此解释。
歼10B开始这款轻型战机考试追求隐身设计,很明显这是受到美国隐身战术的启发,早前的三代机都在积极追求隐身化,俄罗斯不愿意更改飞机的气动外形但是大范围使用隐形吸波材料,赋予新型的米格35和苏35有限的隐身能力,而中国的歼10除了使用隐身吸波材料还在气动外形上下功夫,歼10B使用可“蚌式”进气道,这种四代机广泛使用的设计可以大幅度减少飞机正面的雷达波反射面积,同时飞机的垂直尾翼也做了隐身切边改动,而发展到歼10C气动外形基本没有变化,但是两者是不同战术要求的产物,内部差别很是明显。
歼10C出现是适应“数据链共享-联合作战”战术的产物,美国空军在F-22之后提出所谓的联合空战,就是利用战斗机、地面导弹部队、预警机之间的数据共享,做到战区天空和陆地的联合作战。可能小编将路基导弹部队也列入联合作战的范围有些夸张,但是中国作为后起之秀不会满足于赶上美国,中国现实的国情更需要将庞大的路基导弹部队编入联合作战序列,歼10C作为解放军重要的空中平台理应成为空中探测和打击平台,所以换装功率强大的相控阵雷达、强化对地攻击能力、增加战场数据共享功能是当务之急,因此说歼10C应该是使用了全新的机载设备,它和歼10B外形上没有大的出入,主要区别在于内部设备。
上一篇:愁眉不展心思乱,下联怎么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