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孩子无理取闹妈妈只能靠忍?什么才是无条件接纳孩子?
孩子,无理取闹,妈妈孩子无理取闹妈妈只能靠忍?什么才是无条件接纳孩子?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孩子在发情绪时候,我们让孩子发情绪,孩子情绪完之后,先在我们对孩子说,我们要开始解决刚才的问题。这种方法,大家可以看到没有,他就是有限制的有边界的,对孩子的状况进行引导和调整。等孩子再长大一些的时候,家长会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发现孩子不同的阶段,又出现了不同的问题,游戏问题,孩子要和妈妈要及时划定一个界限,边界,红线,告他你记不记得我们曾经商量过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的,原因是我们是你的监护人,我们在法律上有义务保护你的安全,引导你走向一个社会适应的人。这些红线提前规定设置出来,孩子其实会遵守的。
当然这个红线也不一成不变的,到了不同的时期,孩子长大到不同的年纪段时候,我们可以不断的调整。所以从这个里面讲,我们可以认为世界上每件事都是有条件的,绝对意义上的无条件是不存在的,但是也许我们心里面可以永远存在的一个无条件接纳孩子,或者接纳自己,或者接纳情绪,或者接纳某件事情的一个美好的想象,美好的理想,怀着这个理想去生活其实也不赖。
还是老祖宗的智慧很重要,记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关注小明的两个原创头条号。《赵小明心理团队 》与《心伙伴》~被头条网评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类专栏。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无条件的接纳孩子,我看到其它老师的回答,已经很全面了。
我在这里给大家补充“界限”的含义,界限就是,这是谁的事,谁该责任,谁该承担。我们家长们需要在拥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心境中,培养跟孩子立界限,这样家长就可以无需对孩子的无理取闹而烦恼,孩子也不会无中生有的制造问题。
孩子“无理取闹”,这里面的“无理”是妈妈认为的,还是孩子真实无理?“取闹”孩子在“闹”中的动机是什么,情感是什么?渴望的是什么?父母对孩子“无理取闹”的感受是什么,这个感受中,哪些是来自父母自身的局限导致的感受,哪些是父母体会到孩子的痛的感受,妈妈是否在这个复杂的情绪中,能够区分呢?
带孩子,培养孩子我们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给予很多不同层面的介入,有时候给予任性的空间,有时候需要给予帮助,有时候不必干涉,有时候是要严格一些,有时候要温柔体贴共情。无论怎样,真正的问题是,父母现在所做的行为,是有意识这样做的?还是,自动反应。或者说你这样做,是出于连你自己都没有想过的理由,也许出于自己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自己童年的印象,也许是因为无法控制的情绪,或者出于你对孩子的要求。
“孩子无理取闹妈妈只能靠忍”似乎这个问题是关于父母是否拒绝孩子,或如何拒绝孩子的议题。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
父母需要自问三个问题----
●这是谁的问题?●我该怎么帮助她来体会这个问题?
●我做了什么使得她体会不到这个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自我的学员
一个刚上小学的妈妈,妈妈每天晚上帮助孩子检查作业,并督促监督孩子收拾第二天上学的书包。
由于妈妈的疏忽,也忘记了第二天让孩子带上“绿领巾”。结果孩子第二天得到了批评和减分。
孩子回家后,对妈妈大发脾气,指责妈妈,妈妈也很委屈,也指责孩子,这是你的事,我好心提醒你,你没记住,还怨我。妈妈还说,像你这样粗心大意的孩子,活该遭到批评。于是一场带有怨气带有委屈眼泪的循环开始了。
那么这件事我们大家来分析,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
显然收拾书包,完成学校的要求是孩子的事。而这里却成了妈妈的责任。
妈妈不但提醒督促孩子并帮助孩子收拾书包,使得孩子感受到这些事情是妈妈应该管理的事情,当然忘记带“领巾”,是妈妈的该负责的。可是为什么我受到批评呢,妈妈没有受到批评呢,我不平,我委屈,所以要向妈妈发脾气。
妈妈更委屈,应该是孩子的事,我好心帮助,虽然没那么到位,但也不至于遭受抱怨啊,毕竟主要负责人是孩子,不是我啊。妈妈感受到委屈,可是没有觉察到对委屈的愤怒,于是对孩子进行了语言的攻击。“像你这样粗心大意的孩子,该遭到批评”
当孩子听到“像你这样粗心大意的孩子,该遭到批评”,感受到自己完全被否定,就更加的委屈和愤怒。把本身该关注带领巾这个事的注意力焦点,转移到和妈妈的关系中,妈妈是否还爱我,是否还接纳我,我是否还是个好孩子等情感上。
所以,妈妈的行为不但造成了孩子的职责依赖,还造成了关系的依赖。
妈妈也没有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委屈,哪些是孩子的委屈。妈妈自己的委屈需要有份觉察和清醒,由于为孩子承担的过多造成的孩子推卸责任的结果,妈妈需要去承担这份结果。
孩子的委屈,妈妈需要看到,并不被受到影响。共情并接纳孩子的被批评时感受,如,当我们被批评时,感受是不好,不过还能接受,是吗?
当我们父母能区分出,什么是对孩子的伤害,什么是孩子成长中的痛苦,什么是孩子在职责上的依赖,什么是关系情感的依赖,什么是父母自己的情绪感受,什么是孩子的情绪感受,再加上父母的内在成长,无条件的接纳,父母自然会在爱中升出培养孩子的智慧。做到如何坚定而温柔的拒绝。
孩子对父母会有两种依赖,职责上的依赖,和关系上的依赖。
职责上的依赖是指,孩子拒绝去做生活中他该负责的任务和事情,这意味着他想要别人替他承担他该做的事。
关系上的依赖是指,孩子对归属,接纳,爱,肯定,关怀的需要。
所有“无理取闹”的孩子,不会空穴来风,每个问题儿童一般都会从有问题的互动中产生的。受到健康的爱,健康的约束的孩子不会无中生有地出现问题。
家长们需要了解“界限”,当家长对自己有份觉察,自己体会到“界限”的价值,培养孩子有界限的生活意识,就能够培养出使其终生安全,稳定,丰富,快乐的品质。
《跟孩子立界限》让父母能够学到,有勇气何时该说“不可以”,有智慧教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跟孩子立界限,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培养孩子有品质的生活,有踊跃进取之心,有活跃的创造能力,又能够留心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任的在爱中生活。
上一篇:汽车油箱不加满会伤车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