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遗言,临终,他的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告后世及其子孙,忽忽锡锡,恐见故里,毋负天地,更亡更在,□如□庐,下敦闾里。人固当死,慎毋敢佞。
据历史记载,后元二年(前87)二月,春寒料峭,武帝在五柞宫感染风寒,竟至卧床不起。于是,下诏立皇太子刘弗陵为太子,以霍光等为大司马、大将军。8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政事一切决于霍光。这份记载汉武帝遗诏的简牍,是在1977年8月从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凄凉感伤、欲去不舍之情。
全文中,有两个字已经无法辨识,我在上面的引文中用了“□”代替。引文中的第一段,大意是:我的病越来越严重,现在要死了。我将要回到大地的怀抱,再也不能站起来。望辅弼诸臣,宜谨奉皇太子,尽心竭力。皇太子今后务必善待百姓,轻徭薄赋,亲近圣贤,信任谋臣,以身奉行名教和祖宗法制,遵循朕的告诫,才有资格君临停下。牢记秦二世胡亥自取灭亡的鉴戒,终生不得疏忽。
这是汉武帝在公元前87年二月的临终遗诏之一。遗言第一句,“朕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很能让人共情,为这位离世的帝王掬一把同情之泪。其他的政治遗言,就是帝王的常规操作了,没啥感性之处。
第二段是汉武帝个人的生命感悟和个人修养方面的告诫。“谁也不能永远活在苍天之下,永远在大地上行走,我的事业到此结束了”——“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久履,道此绝矣!”我觉得这句话有一种苍凉感,是生命结束之际的不舍与痛别。我想起《孝宣本纪》和《戾太子传》,掩卷叹息。
(汉武帝)
2.这份遗诏切合了武帝晚年的悲凉心境
“朕体不安,今将绝矣!与地合同,终不复起”——这句遗言表明,汉武帝对自己之前“访仙求药”,冀图长生不老的悔悟。大家知道,汉武帝在求长生不老、成仙方面与秦始皇酷似。他迷信方士,相信方士的胡说八道。他派出一批批的船只去寻找海上仙山,寻找蓬莱神仙,结果徒劳无功。元封二年(前109),方士公孙卿对他说,“在东莱山看到神人,似乎在说‘想见天子’”,于是汉武帝赶到东莱,并没遇到仙人。但他乐此不疲地寻仙以求长生不老。晚年始悔悟,他在临死前二年对群臣说,“向时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临终前,他在遗言里说,“我的病越来越严重,现在要死了。我将要回到大地的怀抱,再也不能站起来。”这实际上是对自己一生求长生不老、求仙所作的最后结论。信了一辈子神仙,最后清醒了,不容易!
遗言的苍凉况味还包含着对自己晚年妄兴蛊狱的悔恨。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嗣,实有其难言之隐。先是元狩元年,汉武帝立卫皇后之子刘据为皇太子,父子相处得颇为融洽。但武帝晚年刚愎自用,尤其沉迷于神仙方士。征和二年(前87年)爆发了著名的巫蛊事件。江充等受武帝旨意,治所谓“巫蛊狱”,渐渐危及皇后和太子安全。戾太子被迫捕斩江充等人。武帝大怒,误疑太子发兵篡夺帝位,下令围剿,双方混战于长安达5日,死者数万,太子与皇后皆自杀。征和四年(前89),武帝深悟太子无辜,一个在自己身边生活了30多年的儿子就这样死了,在自己的晚年失去了一个性行敦重、有望守成的储君,汉武帝有了悲伤,感到了失落和凄凉。他下罪己诏,承认“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 失去了一个成熟的储君,他不得不选择了幼小的刘弗陵即位,说出悲伤的临终托孤之言。
在垂暮之年,汉武帝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是否定自己的丰功伟绩,这种“罪己”所需要的勇气和力量,非有大智慧和大勇气不可。
(汉武帝像)
3.余论
综合看来,汉武帝是历代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统治着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东方大国,建立了无与伦比的文治武功。在他统治汉朝的半个多世纪中,我们看不到有专权自恣的宰相,没有拥兵自重的跋扈将军,也没有窃权擅政的宦官和外戚,一切全由他乾纲独断,这几十年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刘彻的时代。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
“汉武帝凭借前期所积累的财富和汉景帝所完成的统一,再加上本人雄才大略的特性与在位54年的长久时间,对外用兵,扩张领土,对内兴作,多所创建……造成军事、文化的极盛时期。”
汉武帝就是鲁迅所说的“兴风狂啸者”,是一时之雄杰。我之前实在想不到,临终之际,汉武帝会留下“我的病越来越严重,现在要死了。我将要回到大地的怀抱,再也不能站起来” “谁也不能永远活在苍天之下,永远在大地上行走,我的事业到此结束了”这样感性的遗言,这是一种无奈和不舍。也让我们对汉武帝的一生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人一旦去世,那么曾经的一切都将再与自己无关,然而有的人在临终之际能够放下,有的人却心存不甘,因而留下了或慷慨、或悲凉、或遗憾、或悔悟的各种遗言,那么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遗言呢?借此分享一下我认为比较经典和有意义的十则。
【排名不分先后,仅以时间为序】
伍子胥: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子胥乃是春秋末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其本为楚国人,但因其父伍奢和兄长武尚被楚平王杀死,伍子胥逃至吴国,并成为吴王阖闾的重臣,与孙武一文一武,辅佐吴王。
在伍子胥和孙武的辅佐下,吴国逐渐强大,并在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之中率领吴军大败楚军楚军主力,攻陷郢都之后,伍子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挖出尸体,抽打了三百鞭,以报父兄之仇。后来,在秦国的帮助下,楚军才避免了亡国之危、艰难复国。
吴国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逐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王勾践的战争中重伤身亡,吴王夫差继位,随后吴国击败越国,越王勾践投降,伍子胥多次建议夫差杀死勾践,彻底消灭越国,但并未被采纳。而伯嚭更是趁机进谗言,诬陷伍子胥有谋反之心。
前484年,吴王夫差下令赐死伍子胥,伍子胥愤恨之余,留下遗言,要求家人在自己死后将自己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果然被越国所灭,吴王夫差羞于见到伍子胥,于是用白布蒙住双眼后举剑自尽。
李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上一篇:历史上都有哪些学生比老师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