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遗言,临终,他的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留取香烟是正身,等到黄河大水以后你去烧香拜佛,一筹莫展也只有到了那个时候,才能对我和珅盖棺定论,才能让世人知道我所做的贡献,才能判断我是大忠之人,还是大恶之人。或者说,我和我的财富就如同纸扎烧了给你。
和珅能够如此得势,其实已经是清王朝在走下坡路的表现之一,而和珅自己也是非常清楚的。和珅的临终遗言,除了在说自己以外,是不是也包含了清朝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都曾在临终前说出过一段深入人心的遗言,下面就来盘点几段比较著名的临终遗言。
1、刘备临终托孤
刘备作为有名的“草根皇帝”,其人生本就算是一个传奇,而他临终前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的那段遗言也是流传千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话看似是在夸诸葛亮,其实就是在卖惨想要诸葛亮继续辅佐自己的儿子,顺便试探一下诸葛亮的忠心。结果当然和他想的一样,诸葛亮表示自己会尽力辅佐刘禅,而在之后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也算是无愧于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主公刘备了。
2、周瑜被人误解的遗言
说起周瑜的遗言,想必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那六字真言:“既生瑜,何生亮”吧。其实这句话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捏造出来的,历史上真正的周瑜远远比小说中描述得更加有才智和谋略,即使是在临终之前,他也只是交代了一些家中后事安排以及国家大事。
而其中就有一句话也颇为有名:“刘备寄寓,有似养虎”。一句话道破了之后政权的发展走向,足以见得周瑜也是个深谋远虑之人。可惜的是,他的主公并不重视刘备,而且也没有将这句话记在心中,结果放走了刘备,给自己无端添了个劲敌。
3、慈禧说后宫、太监不得干政
慈禧太后的行径大家有一定了解吧,其实清朝早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不过到了慈禧这里却破了格,慈禧成功垂帘听政并全面把持了朝政数十年。
有如此行径的慈禧却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要求以后后宫与太监不得干政,这话听起来倒是有些滑稽了,简直就是又当又立。不过估计慈禧也是意识到了自己给国家带来的伤害才有此遗言,但当时的清朝早已濒临消亡,那时候才有此言,为时已晚。
4、武则天临终前改回国号
武则天无疑是古代男权社会下最具有传奇性的女子了,她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上面说到的权倾一时的慈禧也不曾做到这一步。不过武则天可与慈禧不同,她对于国家还是有不可忽视的贡献的。武则天晚年曾想过要立自己的儿子武三思为皇帝,使得武家能够将江山真正握在手中,但是她自已以外姓身份登上皇位已是不易,而不论是大臣还是百姓都不赞同她的想法。
不得已之下武则天只好立下自己的儿子李显,并且临终前留下遗言要将国号从周改回唐,让自己从独立的女帝变回李家的媳妇,显示江山终归回到李家手中。武则天这遗言算是无奈之举,若是可能,她必定更想让大唐一直是大周吧。
还有很多名人留下的遗言都非常有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再去了解一下。其实很多普通人也会留下遗言,其遗言的个中道理也未必比那些著名遗言差,但是终归还是因为“人微言轻”而不为人知罢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刘邦死之前对吕后说的:“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从刘邦的遗言里可以获取很多信息,第一,刘邦是真的会用人。开国的皇帝,要么自己就是天才,能文能武能治国能理政,要么就是会用人,什么时候该用谁门清。刘邦个人能力怎么样其实非常不好说,在武力值这方面肯定是不如项羽的,可是若论会用人,项羽连他的边而摸不到。
第二,刘邦非常信任吕后。别看他又要废立太子,有宠爱戚夫人的,历史里记载的都是他要把刘如意立为太子,可是没有什么记载他要把戚夫人立为皇后的,刘邦和吕后的关系是非常不一般的,作为夫妻他们是没什么太好的感情,可是作为合作伙伴,双方是可以毫无顾忌的互相信任的,吕后杀人如麻,可是没有刘邦的纵容或者指使她能够随便的就杀彭越杀韩信吗?她能随便的就找张良给自己出谋划策吗?吕后相信刘邦不会随便废后,刘邦也相信自己把国家交给吕后是可行的。
第三,戚夫人和刘如意在刘邦心里的位置没有那么重要。刘邦非常了解吕后,他知道自己死后戚夫人母子肯定没什么好下场,他给刘如意派了一个有恩于吕后的国相,而给戚夫人留下了一句话“吕后真而主矣”,吕后就是你的主人。可惜戚夫人太天真了,她没明白,刘邦并没有要求吕后不要杀刘如意和戚夫人,他把刘如意托付给了汉惠帝刘盈,这些都是杯水车薪以卵击石的安排,没什么用,刘邦吕后心知肚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天祥的遗言,也就是绝命书,相信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会背也能说出两句。
南宋末年,文天祥被元人忽必烈囚禁,他拒绝投降元人,被元人百般折磨。他在狱中,听闻了崖山海战的发生,听闻了宋朝的彻底灭亡,也听闻了南宋十万军民投海殉国的悲壮之举。他心如死灰,只求一死而不能。后来以前的同僚来狱中劝他投降,他愤然拒绝。甚至做过宋朝皇帝赵显居然也来劝他投降。看着往日的皇帝,文天祥肝肠寸断,只说了四个字:圣驾请回。
上一篇:历史上都有哪些学生比老师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