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遗言,临终,他的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临终遗言?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文天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出处:《宋史·文天祥传》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宋末三杰”。
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沿长江而下,文天祥逐筹集资金,招募勤王之兵五万,入卫临安,但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后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但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议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年),文天祥率兵进攻江西,但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十二月,文天祥进驻潮阳县,因潮州盗贼陈懿暗中勾结张弘范,文天祥在五坡岭被俘,数次自尽而未成。
至元十九年(1282),忽必烈见始终无法招降文天祥,再加上怀疑文天祥与各地叛乱有关,以及文天祥主动求死,文天祥逐被处死。其妻欧阳氏为其收尸时,在其衣服中发现其所作绝命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朱由检: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出处:《明史·崇祯本纪》
明思宗朱由检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初为信王,天启帝朱由校驾崩之后,朱由检继承皇位,年号崇祯。在位期间,虽然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但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域内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随即向东进军,并于三月中旬抵达京城,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书张缙彦主动打开正阳门,京城告破。得知消息的朱由检手执三眼枪与数十名太监骑马出东华门,但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朝阳门),成国公朱纯臣闭门不纳,后转向安定门,此地守军已经星散,大门深锁,太监以利斧亦无法劈开。
三月十九日拂晓,大火四起,重返皇宫,城外已经是火光映天。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帝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最后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临终之际,崇祯帝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曾参加和领导戊戌变法,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光绪十二四年(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至中南海瀛台,并发布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得知消息之后不仅没有逃走,反而多方活动,意图营救光绪帝。在计划落空之后,逐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他对劝他离开的人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三天之后,即同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并于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临终之际,谭嗣同曾于狱中写下绝笔诗,言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纵观中国历史,其实经典临终遗言数不胜数,以上仅是我认为比较经典和有意义的十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海峡两岸统一日,
速发短信告乃翁!
——无名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伯虎: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亦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泊在异乡。
唐伯虎,一生充满了坎坷与荆棘,经历过大是大非之后,好像被这个世界嘲弄了一般,或许这就是人生,他的遗言对世界无半点依恋,也是一种坦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于行话来说,和珅的临终遗言让我印象深刻,同样也非常著名。
和珅在乾隆去世后不久,就被赐死,在三尺白绫之前,他留下了一直流传到现在的临终遗言,也是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认取香烟是后身
这首临终遗诗,可以看做是和珅总结自己一身的话语。
五十年,区区五十年,又长长五十年,这五十年像一场梦,却又无比的真实。即将死去之际,那些地位权力好像一场梦一样,忽然间就消失了,无影无踪,看看自己的身边却又是那么的真切。这一句感叹了自己的身世。
今天就要和世间分别了,红尘五十载,已经够久了,也已经厌烦了,拜拜啦您呐,我不奉陪了。你好,再见。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个临终遗言自然不会如此出名,真正的精髓在于后两句。
后两句意思不是特别的直白,暗含深意。和珅作为一个佛教徒,应该是相信轮回转世,因果报应之类的理论的。
他日水泛含龙日,既可以理解为等到哪天黄河发了大水,堤坝决堤,灾祸滔天。在古代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也可以理解为和珅暗指嘉庆就好比一个水鬼,妄图贪图他的财富。
上一篇:历史上都有哪些学生比老师厉害?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