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注重「阳刚之气」培养?什么才是「阳刚之气」,如何落实?
教育部,阳刚之气,阳刚如何看待教育部答复「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注重「阳刚之气」培养?什么才是「阳刚之气」,如何落实?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今的社会男性青少女性化是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 是多方面的,即有学校教育的问题,也有家庭教育的问题。我们社会缺乏培养阳刚之气的环境,男孩子们从小被娇生惯养,被学校老师和家长告之这不许那不让,教育说教限制了男孩的行为,扼杀了很多好动的天性,变成了没有责任感的“小大人”男孩女性化也就不足为怪了。要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是根本,要提高幼教小学时期男教师比例,增加提升体现带有符合男孩特性的运动,营造好环境打好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看视频的时候还以为是真的教育部通过了这种很low的提案呢。
1.首先“防治男性青少年女性化”这句话就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认为青少年男性就一定要具有所谓“阳刚之气”的片面认知,而何为“阳刚之气”又很难界定,如果仅仅把青少年男性的行为偏女性化当作没有“阳刚之气”而需要颁布法令强行改正或过多涉及,那就关系到人身自由方面的问题了,青少年会养成什么样的人格与环境有关,但更取决于自己,而不应该灌输男孩子就应该有有所谓的“阳刚之气”的观念。
2.何为阳刚?与某些“阳刚男孩”投机取巧,圆滑世故,出卖他人为自己谋私相比,孑然正气,见义勇为,做事问心无愧的男孩子才是真正的“阳刚”,而这更多的实体现在思想层面,恐怕与举止也没多大关系吧。
3.加强体育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学生的体育课本身开设的课程数不多,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体育课更很可能成为“摆设”,学生的身体素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体育运动不仅能够让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在遇到危险和困难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这才是当务之急。
无良媒体喜欢将其作为噱头为了流量大肆宣传,所谓流言止于智者,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这种提案的不合理之处,所以要求读者有善于思考的能力,才不会被流言左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觉得地球是靠这些人来拯救的吗?
所以,某些人别抠字眼了。
没人歧视你,更加没人歧视女性。
但地球最终还是得奥特曼来拯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阳刚之气不是能随便就能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社会环境塑造的。当人们需要直面大自然的挑战,或者需要每天在工厂处理钢铁煤炭时,阳刚之气就会养成,比如说我们祖辈开垦荒地的农民,还有钢铁工人。或者当人们生活在治安水平低下的社会中,需要时刻武德丰沛以自保时,阳刚之气就会养成,比如美国黑人、中东的阿拉伯人,还有土客械斗时期的国人。
在中国这样治安良好的现代化社会,阳刚之气是没戏了,只能培养出看似很阳刚的样子,比如练练肌肉,做做户外运动,像西欧青年那样,装个样子。当阳刚社会和阴柔社会碰撞时,前者可以对后者降维打击,比如中东难民在法国连警察也不敢管,还比如美国黑人来中国说「中国人出去」,或者大骂整个商场无人敢还嘴。
很多回答都在说什么抽象的概念,比如阳刚之气实际上是要有责任有担当默默承担下一切,或者说根本不存在什么阳刚不阳刚之分,要去性别化,然后就是一些白左的理论…… 这是自我安慰的小确幸阿Q精神鸵鸟思维,怕不是对「阳刚」有什么误解。只要人类还是碳基生物,活在现实世界里,那么阳刚之气的首要含义就是: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为一名从教三十余年的教师,我认为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提得很好,很有必要,但教育部的“答复”却不够全面和科学,未必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近十年来,学校的相当部分男孩子的确有女性化的趋势,多数班级呈现“阴盛阳衰”现象。男生女性化的具体表现有:说话唯唯诺诺,做事畏畏缩缩,缺乏表现欲望,参加演讲辩论赛的大部分是女生。缺乏勇气和担当,缺乏责任感。上课不敢举手发问答问,连朗读诗文的声音都明显被女生压过。课下男孩被女生欺侮得哭哭啼啼却不敢声张的事时有发生,经常叫一些年轻班主任啼笑皆非。
曾国藩曾引其祖父的话说“男儿以懦弱无刚为大耻!”现在相当部分青少年就是这种懦弱无刚的长不大的男孩。这样的妈宝男小鲜肉多了,绝非民族之幸国家之福!
所以我认为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必须予以扭转。这一点单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社会和家庭的全力配合,其中各种媒体尤其是影视界的舆论导向至关重要。“答复”里重点强调的是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其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还是不够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