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京圆明园作为历史进程的见证,我们有必要将它恢复原貌吗?
圆明园,联军,中国北京圆明园作为历史进程的见证,我们有必要将它恢复原貌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北京圆明园作为历史进程的见证,我们有必要将它恢复原貌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二次鸦战争时期,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圆明园被烧,不仅是人类文明被毁,也是贫弱、落后被凌辱的悲惨历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永远的心痛。
现仅存建筑遗址,并建立圆明园遗址公园,作为不忘历史,警钟长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就很好。坚决反对重建、恢复原貌的想法。我们今天要做的就是为国家复兴,综合实力的提升多做实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史十八拍认为,作为与法国凡尔赛宫并称世界园林史上的两大奇观的圆明园,不是你想恢复就能恢复得了的,恢复不好反而画虎类猫,反而伤害了圆明园的固有的名头。所以我认为没必要恢复。
具体理由如下:1.保留原状,可以激励国人牢记国耻,“痛打”汉奸,防止悲剧重演。
2.恢复难度太大。同治十二年(公元1783年),清政府曾决定对圆明园进行重修,但困难重重。今天虽然资金没问题,科技也很发达,但要恢复到过去的“原貌”,技术上的难题还有很多。
3.即便恢复了,也只能恢复其“形”,难以恢复其“魂”,那些代表圆明园精华的文物等无法恢复。
4.圆明园内剩下的可供恢复“原貌”的遗存不多,不存在恢复“原貌”的基础,新建式的“恢复”毫无意义。
以下是我的详细论述:
1. 保留原状,可以激励国人牢记国耻,“痛打”汉奸,防止悲剧重演。
(圆明园的残影,永远是民族的痛,留下印记,防止悲剧重演。)
“圆明园珍宝山积,中国精华之所萃,毁此亦可偿所愤也。”说这话的,是一个中国人,正是他极力劝说联军司令额尔金毁掉圆明园可报大仇,才有了圆明园的大劫难。
这个中国人,叫龚孝琪。说起他,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货色,但要说起他的老爸,那才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老爸,就是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龚自珍是道光年间的礼部主事,主张“更法”、“致国”。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当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时,他曾预见到英国可能侵犯中国,建议加强战备,抵制英军。但龚自珍恐怕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的长子龚孝琪居然在日后成为英法联军的走卒,成为中华民族的罪人。
(龚自珍预见到英军可能侵犯中国,要抵制,但他的大儿子却成为英法联军的“带路人”,可悲可叹。)
据孙静安《栖霞阁野乘》记载:龚孝琪,原名橙,后更名公襄,字孝琪,晚年号米伦,浙江仁和人。他自幼好学,天资绝人,其父龚自珍的藏书,他全部看过了;青年时代,他随父亲到北京,但其人性格古怪,寡言少语,轻财、侠义、好游。道光十四年,他参加京北乡试,没有考中,便发誓永远不再进考场了。他老爹去世后,他就跑到上海住下来。
人到中年后,龚孝琪生活过得落魄起来,没银子吃饭,就靠买书维持生计。在这个时候,他就认识了英国驻上海的副领事托马斯,成为托马斯的师爷。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时,托马斯任联军司令额尔金的通事,龚孝琪也因此和额尔金认识了。起初,额尔金准备进攻北京城,但龚孝琪极力阻止,建议抢掠圆明园。额尔金便听从了龚孝琪的建议,带领联军绕过德胜门直捣海淀,奔向圆明园。当时,龚孝琪也随军前往,他骑马首先进入圆明园,并取走了一些他喜欢的金玉重器。
(火烧圆明园三年后,已出任印度总督的额尔金被雷火劈中房子,自己活活烧死。算不算活该?)
最了解敌人的,还是敌人内部的人。作为大清子民,龚孝琪当然了解自己的国家情况。因此由他做“带路人”,给联军司令指明目标,圆明园的下场也就可知了。如果没有这个汉奸“带路”,圆明园不一定会成为英法联军的直接目标,也就可能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国耻了。
所以,保持圆明园废墟的现状,使每一个参观的国人都会联想到这样的一段屈辱历史,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我们更应该从这段历史中,读出“汉奸文化”对我们民族所造成的惨痛教训。因为历史上,不仅有一个龚孝琪,还有更多的“汉奸们”,比如抗战中的诸多汉奸,对我们民族的伤害极为严重。且这种群体也很难保证不会再出现,所以保持圆明园遗址的现状,也是对那些想做汉奸的人的一种提醒。
(额尔金的日记。其在日记中说,既能打击咸丰皇帝,又不吓跑京城最后一批官员致使无法谈判的最好办法,就是火烧圆明园。)
最后交代一句龚孝琪的下场:龚孝琪因为其汉奸行为,弄得众叛亲离,世人都是唾骂不已,他成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在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时候,他也大发其财,之后便又回到上海,把劫掠来的珍宝变现后大肆挥霍,不久便涤荡殆尽。这时候,他的东主托马斯也死掉了,他没了经济来源,生活更加潦倒落魄。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一片唾骂声中发狂疾而死,时年53岁。
很奇怪,当时的清政府怎么没有给他弄个汉奸罪把他杀掉,让他多活了那么多年。
2. 圆明园追求无穷无尽的变化,同治十二年曾决定重修,但困难重重
(疑似圆明园被烧毁前的照片,曾经轰动一时。现在,我们无法想象该怎样恢复这样的建筑。)
要说恢复圆明园的“原貌”,从技术上来讲,我觉得就已经不可能了。现在的技术,虽说能建几百层的高楼大厦,但要恢复古建的“原貌”,已经很难做到了。不少景区,“古建”看上去古香古色,也只是伪古建而已,离古建的“原貌”,已差十万八千里了。仅仅是房梁上的榫卯结构,古代是一根钉都不用的,那么庞大复杂的结构,全靠木制构件的巧妙拼接结合而成,现在还有几个木匠会这种手艺?再说木制构件及其他地方的上色问题,现在新建的“古建”上的颜料,全是化学颜料,顶多能坚持二三十年而已,但古建上的颜料,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会掉色,为啥?其使用的是天然的颜料,加入了特殊的工艺,恐怕现在很难做到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