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爱写诗,也不缺纸,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写在,的人,古人古人爱写诗,也不缺纸,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5、自荐的途径
传说秦观结识苏轼,也是靠了题壁诗。《冷斋夜话》记载:
东坡初未识秦少游,少游知其将至维扬,作坡笔题壁于一山寺。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及见孙莘老,出少游诗词数百篇读之,乃叹曰:“向书壁者,岂此郎也!”
结束语
古人题壁与纸张没有太多关系。白居易专门把自己的诗用纸抄写好几份,分别保存下来,但是他的诗依然满天下被写在墙壁上。
秦观把诗写在墙上,引来了苏轼的关注,得以受到举荐。宋江把诗写在墙上,差点丢了性命。可见传播的作用,可以捧红一个人,也可以棒杀一个人。这和今天的互联网没有什么区别。
@老街味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缺的是传播媒介手段和平台。题写在名胜古迹墙壁匾额上成为通用流行的方式,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多因此闻名天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登鹳雀楼,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题壁,是指将有关文字或图画题写在寺壁、驿壁、屋壁、桥梁等建筑物的壁面上,以传播信息、发表言论、发布文学或书法绘画作品等。题壁,是一种真正的原始意义上的“平面”媒体。
文字题壁,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王逸《楚辞章句序》里说屈原“见楚有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山川神灵,琦玮僪佹,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周流罢倦,休息其下,仰见图画,因书其壁” 。到了东汉光武帝时代,题壁已成为发布公文诏令的传播手段。《风俗通义》里就有“光武中兴以来,五曹诏书,题乡亭壁”的记载 。
“题壁”二字连用,大约始于梁简文帝萧纲。《梁书》卷四《简文章本纪》载:“初,太宗见幽絷,题壁自序云 :‘有梁正士兰陵萧世缵,立身行道,终始如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弗欺暗室,岂况三光。数至于此,命也如何!’” 中唐以降,题壁之风大盛。到了宋代后,题壁更成为一种日常性、普遍性的大众传播方式。
可以这么说,题壁诗的传播,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传播功能与传播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现出鲜明的时代风范和文化特质,显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独具特色的品质与民族性格。正因为有题这种诗歌传播方式,才使得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吟咏先人留下的诗篇,抓寻诗人走过的足迹,体味诗人眼中的诗意生活。
营造强烈的现场感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題壁是一种大众化的传摧方式,具有公众性特点。然而这种公众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题壁诗在传播的过程中,作为传载外的墻壁是固定的、静止的、不可移动的,接受者要想成为是题壁诗的读者,只能亲临“现场“现看,这就使得题壁诗的接受范围受到了限制。
然而,这一局限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題壁诗传播功能的优越性所在,因为固定的静止的,不可移动的墙壁正可以成为題壁者与观壁者双方异时而同地的精神约会之所。题壁诗是诗人于一时一地受某种启发或刺激而们。具有明显的即题性,诗人的情感是强烈的,题写是开放自由的。对接受者来说,他们临壁观诗,看到的是己经定格的题壁文字,然而他们能配合直接出自作者之手的书法手迹,睹字思人,回想诗人之前的题壁情形,通过想象再现詩人作此诗时的情思、想法,甚至通过揣摩还原现场,这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一种真实亲切的赏诗情境,这种情境使得题壁诗蕴蓄的丰富信息更有可能全面、具体、直观地得以展露。
达到最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
诗人寄身于翰墨之中,将题壁诗作为抒发情怀的表现手段,希望自己的题壁之作能够广泛传播、流于后世,能够引起更多读者的共鸣。他们用文字揭示自身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真切的社会现状。在冷静思考中抒发情感,试图用文字启迪人们的心灵,这种真实的创作状态会影响读者的观赏心态,从而达到最真实可信的传播效果。
实现穿越时空的通信以络
古代信息交流与之前相比己经比较畅通,但人们的某些诉求还是得不到及时回应,驿站一般是为政府服务的,明友捎信或者信鸽传信的方式并不可靠,因此人们便将想说的话,欲办的事、目前的状况、来时行踪、思念之情、牵挂之语、心得体会、寻人咏物等内容写在邮亭驿站、酒楼寺观等游人多至的目地方,留给所有经过的,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这是古代题壁诗的寻访留言功能,是其社会传播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寻访诗最典型的例证发生在元稹与白居易之间。唐代以元稹和白居易的题壁酬唱诗为代表,后来者有感于先到之人的留題,激发情趣与灵感,唱和性地进行题写。元稹与白居易把題壁诗作为相互联络与寄托思念的重要手段,题壁与观题壁诗是元白之间友谊的纽带。在他们被贬谪异地的艰难时刻里,是题与在墙壁上寄托友情的诗句,给彼此以慰藉与希望。
此外,唐代常见的“寻某某人不遇”的诗篇也是题壁诗寻访留言功能的具体表现。慕名前往某人处拜谒,恰值主人不在,留题于壁以示造访。
总之,在传播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方面,题壁传播具有延续性和历时性,壁上题诗可以将信息资料记录下来,进行跨时空的传播,诗作可留给同时代的人去赏析,也可传于后世。
创造扬名显身的仕进机会
诗是要人看的,在唐代尤为如此“靠诗歌创作展示才华,将希望寄托其中,甚至就此下赌注一搏者也大有人在,一生的命运转折或许就在被社会名流的垂青观览中。通过题壁,詩人可以充分展示才情个性,有机会获得社会名流“文坛巨公的赏识”一旦获得名流巨公的赞同和认可,就可以立即知名当世,甚至可能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唐代温庭筠之子腽宪,囚父亲得罪权贵科举落第,作题崇庆寺壁诗:“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表达自己失落之情,后此诗被荥阳公烧香时见到,“今日见一绝,令人恻然,幸勿遣也”,于是让知举录用了温宪。
从上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题壁,是古代流行的一种文化现象。题壁和观看题壁,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上一篇:26岁男子拔智齿,流血10天后死亡,血里有大量细菌,咋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