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爱写诗,也不缺纸,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写在,的人,古人古人爱写诗,也不缺纸,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朋友,咱们啥都别说了,都在墙上了。
留言板
除此之外,墙壁还能当留言板的作用,在人家墙上写一首诗,给对方留言:哥们,今儿我来过。
当年李商隐拜访朋友不遇,走前便在朋友住所墙壁上留言:
“卿卿不惜锁窗春,去作长楸走马身。闲倚绣帘吹柳絮,日高深院断无人。”——《访人不遇留别馆》
今天找你你没在,我题壁@一下你。
消遣
后来,这种题壁的文化,到宋时期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俗。人们出门旅游除了看风景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别人的题壁留言。
就像咱们现在人,躺在床上之时,就喜欢刷手机新闻、浏览网页、博客、朋友圈一样,而看别人题壁留言对于古人来说,这已是大家日常生活的一种生活方式。
北宋周邦彦当时就曾这样评价题壁这种风俗:
“下马先寻题壁字,出门闲记榜村名。”
陈师道也曾描述过:
“朱阑行遍花间路,看尽当年题壁处。”
跟帖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人们在墙壁上题诗词之后,经常还有不少人在后面跟帖,就像咱们现在发博客、微博一样,底下一堆人评论。
古人其实跟咱们也一样,看到诗词、文章之后也会积极互动,但凡墙壁上有空间,点赞和踩一脚也都大有人在。
在《梦溪笔谈》当中就曾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信州杉溪驿舍中,有妇人题壁数百言,自述本世家本土族,父母以嫁三班奉职鹿生之子,娩娠之日,鹿生利月俸,逼令上道,遂死于杉溪,将死,乃书此壁,具逼迫苦楚之状,恨父母远,无地赴诉......行人过此,多为激愤,为诗以吊者百余篇。
一个远嫁苦命女子,遇到了一个薄情郎君,临死前写下控诉命运凄苦的文章,随后下面跟帖百余篇,而根据记载,愤怒的人们还人肉出了那个鹿生——宋仁宗宰相夏竦的家奴。
这种情形,是不是跟现在咱们在手机上发负心、劈腿文,瞬间登上热搜榜,引发人肉搜索很相似呀。
爆料
不仅如此,题壁在古代还有爆料、吐槽、上诉的功效。
宋代时期,三班奉职工资不高,只有七百驿券和肉半斤。
大中祥符年间,有人就在驿站墙壁上题字吐槽:
“三班奉职实堪悲,卑贱孤寒即可知。七百料钱何日富,半斤羊肉几时肥。”
很快这事儿便被朝廷得知,皇帝听了也是觉得三班奉职的工资确实太低了,于是便亲自过问,为这群人增加了工资。
由此可知,古人题壁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活现象,作为社交、传播的重要工具,纸张在墙壁面前,确实黯然失色不少。
就像咱们现代人,如果有人问你,你不缺纸,为啥还要发微信、看手机新闻,你第一反应会是啥?这还用解释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问题:古人爱写诗,也不缺纸,为何常写于墙壁上?
前言
首先,古人应该没有今天用纸这么方便。另外,把诗写在墙上,有利于传播,有点像我们今天把诗歌发表在网络上,能够让其他人看到。
一、 百纸参军 杜暹
在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家中贫困,没有钱买笔墨纸砚,只能在沙地上写字。更远一些的唐朝,纸张当然也是比较名贵的东西。
唐朝宰相杜暹当年任职的婺州出产纸张,他在离任时,州吏赠送他一万张纸。 但是廉洁的杜暹却只收取一百张纸,其余全部退还,因此留下了一个美名:百纸参军
杜暹在开元四年(716年)改任监察御史,受命去边关调查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阿史那献、镇守使刘遐庆等人不和的事件。蕃人赠以重金,杜暹推辞不了, 接受黄金后埋在了幕帐之下。
宋朝的徐钧曾经写诗赞道:
婺女初官辞赆纸,安西按虏复埋金。公清勤约自宜相,文墨何须较浅深。
宋朝人把不收纸与不收黄金相提并论,可知纸张并不是那么廉价的东西。
二、题壁诗的后果
古人题壁的故事太多了。
1、古人的媒体
把诗写在墙壁上,好比把诗作公开发表,起到了传播推广的作用。
中唐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曾记载,他和白居易的诗作,就被很多人写在各种建筑物的墙上:
“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白氏长庆集序》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诗写在墙上。
2、被删帖的题壁诗
宋朝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谢无逸尝于黄州关山杏花村馆驿题一词云:“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 ......
词名《江城子》。其后,过者必索笔于馆卒录去,卒颇以为苦,因以泥涂之。
谢逸,字无逸,是宋朝江西诗派的代表诗人。 他路过杏花村时题了一首《江城子》在驿馆墙壁上。全词如下: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扬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没想到这首词成了爆文,路过的人纷纷找驿卒要笔抄写。 馆卒烦不胜烦,于是用泥巴将这首词给涂掉了。
3、倒霉的题壁诗
《水浒传》中宋江喝醉了酒,为抒发心中郁闷,在酒楼中题了一首反诗,诗中写到: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黄巢是晚唐时的起义军首领,宋江竟然自比于黄巢,自然没有好果子吃。
4、受尽人情冷暖的题壁诗
宋朝吴处厚的《青箱杂记》卷六记载了寇准与魏野的故事:
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
魏野地位卑微,却有个显贵的好友:副宰相寇准。二人同游寺庙的时候,各自题了一首诗。日后二人故地重游时,发现魏野的诗尘灰满面,寇准的诗用碧纱笼罩了起来。
唐朝王播也有类似的遭遇,自己年轻时寓居寺庙。和尚吃饭不打钟,等王播来吃饭时,饭都没有。多年以后, 作了高官王播回到这个庙里,发现自己当年的题壁诗被“碧纱幕其上“,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也。于是感慨的王播又作了一首诗:
上堂已了各西東,慚愧阇黎飯後鐘。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
上一篇:26岁男子拔智齿,流血10天后死亡,血里有大量细菌,咋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