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端午雨,人多病。你怎么解释?
端午节,端午,人多端午雨,人多病。你怎么解释?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端午雨,人多病。你怎么解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节水”指的是端午节下雨,我们都知道在五月初五端午节的这一天,天气就开始变得炎热起来,湿气蒸腾,五毒尽出,随着高温的到来,也会带来大量的降雨,在民间端午节这天降水被称为是“端午水”,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害怕端午节下雨呢?这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端午雨是古代时候民间用来占卜的一种习俗,在古人看来,端午节这天下雨是不吉利的,反之则吉。在古代民间很早的就是就有着“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说法,意思是端午这一天不下雨这一年才会是丰收年,不然的话很可能使得庄稼作物收成不好,所以老百姓都信奉着这一说法,害怕端午节下雨,这样自己一年的粮食可能就没有了着落
其次,在古代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是端午节这天是“药神”下凡的日子,“药神”是赋予了地上所有的植物以“神力”的神仙,所以在药神下凡的这一天所有中草药的药性都比平时强百倍,古人也认为在这一天食用药草有病可以治病,没病也可以强身健体。而药神下凡的时候会在这天进行晒药,要是晴天的话,药神就会把药降落人间,造福百姓,但是要是下雨的话,药神的药就晒不干,这样这一年人们就会多病多灾。史书上就曾经记载过:“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说的就是端午雨的来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老百姓也不愿意在端午节的时候下雨。
端阳无雨是丰年。端午日雨,鬼旺人灾。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言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粽子凉性,体质差容易吃了拉肚子,注重吃了粽子不能喝凉水,要喝温水,还有睡觉盖被子,我也是听老辈的说的,还是儿时老妈经常说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今天端午节普降小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体感有些凉意。粽子虽然美味但吃了不容易消化,若饮食不当在外感受凉的话,极易引起身体不适而生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解释一下此俗信的起源:
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
再了解一下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依据以上两个起源,端午节起源涵盖了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上古先民从龙图腾的祭祀到融入人文文化的内含,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幸福安康的一种寄托,所以一但天气有所异常人们都会有所担心,美好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日久就形成了一些俗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端午雨,也是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这种俗信在宋代就已经存在。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引《提要录》写道:
五月初五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
端午节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鼎盛阶段。农人们经常会根据端午节内雨水节气的应验度,来推测下半年的雨量,进而适时地调整下半年的农事。农谚有:
初一开江雨,初五划船雨,十三、十四磨刀雨,十七、十八洗街雨,二十龙晒衣。头八无雨二八休,三八无雨种绿豆。
其中的头八为五月初八,二八为五月十八,三八为五月二十八。
整句的意思是说:初八如无雨,十八多半也无雨,如果二十八继续无雨,则预示着下半年为旱年,只适宜种绿豆之类的耐旱作物。
上一篇:炎热夏天,五花肉怎么做才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