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又是一年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屈原,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又是一年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又是一年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又是一年端午节,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你最思念的人是谁?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都知道这天是伟大诗人、爱国主义者屈原的纪念日。
尤其佳节之日不堪回首,想起亲人万份思念。父母早故,哪就是一脉相传的兄姊。兄姊我共四人,现都已步入耄耋之年,她(他)们身体很好,唯我差些。姐姐最长,今牟八十九岁,在河南新乡工作退休,大哥八十七岁原中组部招待所工作(当过义务兵)退休,二哥八十三岁,义务兵带病还乡。笔者七十八岁务农,患有脑瘤、肝襄肿、前列腺癌等疾病。但我心态较好,患癌已三年了,每天下午打乒乓球一个多小时,每天坚持头条问答、对对联、有时写小诗很开心,头条给了我后生力量。
弟兄们很和睦,由于近两年没会聚很想念(原先每年逢姐生日都去姐姐家贺寿会聚)。现年岺已高,行动都不方便了,只是微信了解情况。在这佳节之日,想起了慈母般的姐姐,在我们生长的那个年代,因弟兄们多,生活贫穷,又加上老人有点重男轻女思想,主要还是家庭贫困,姐姐始终没上过学,自小帮家整理家务。但她心灵手巧,干什么都比同岑人出色。可我们哥儿仨都上过学,学厉初中。
因我小时就体弱多病,母亲身体不好,我的生话起居都由姐姐承担,姐姐为我付出的太多了,本当酬报,但她的收入比我好,每年还帮助我,大哥也相助。我虽经济不如'是永恒的。我从不视她(他)们为兄姊,总是把她(他)们当长辈恭敬。由于弟兄们和睦相处,一到每年佳节相聚之时,不由得热泪盈眶,隨着年岺的递增,心中的牵念就越大,所以佳节想思念的就是兄姊永不分离的爱心。
(更正:……姐姐最长,今牟……。牟字改为⺀年″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我也是老人了,但每逢节日,我就记起我的父母,思念父母。端午节也是如此,和父母在一起的往事就象一部纪录片,出现在脑海里,反复播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除了亲人,就是屈原!其他的您们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我觉得人们思念最多的还是爱国大诗人屈原。
传说屈原死后,楚 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 汨罗江边去凭 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 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之一。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说,它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 原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呢?
尽管中国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不同,但是他们都是为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户户都要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等活动。这种习俗可是经过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
人们选择五月初五那天作为端午节的原因,是因为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头跳下汩罗江自杀的。
赛龙舟的习俗也是从当时的人们划着小船去寻救屈原这种形式演化过来的。因为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他们就把竹筒里的米撒在水里。他们认为鱼儿吃饱了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后来这种活动变成盛着米饭的竹筒,到现在演化成粽子。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变成了一种风俗;这种风俗渐渐地在各地流传开了。
在流传的过程中,活动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习俗也有所差别。
端端正正人如月,
午醉未醒红日歌。
快乘霹雳化龙门,
乐声都似人声乐!
真知美文给朋友们每日祈福,祝朋友们快乐端午节,幸福好人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当佳节来临的时候,最思念的还是父亲母亲。父母都已故去,可是在我的心里他们永远没有离开我们。不知他们在遥远的天国是否安好,趁着节日给你们一个祝福!
因为路途的关系,我们不能到你们的墓地给你们扫墓,只能在心里为你们默默的祈祷。仰望天国,我们思念你们,想念你们,'怀念你们,恩德难忘,亲情永在,你们永远在我们心中,永远和我们同在。
上一篇:为什么现在的全国的新农村都一个样,不支持各家自行设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