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来自美国的鼓励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学生、对中国的家庭产生了哪些影响?
美国,孩子,中国来自美国的鼓励教育,对于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学生、对中国的家庭产生了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鼓励教育,是一种激励教育,而不是我们中国家长或家庭常用的“打击教育”,东西方目的一样,但区别在于一个是正面引导与激励,一个是负面刺激与命令…这是文化的不同,鼓励成就的是自信,是积极进取,打击成就的是自卑心,是挫折感…对于坚强的孩子心来说叫做越挫越勇,对于脆弱的孩子心来说,就成了消沉放弃甚至有可能是压抑与不可想象的灾难!鼓励教育并非是来自美国,自古我们也有,只是没有被提出没有被广泛的国人所使用,是因为我们自古的封建教化,与教育理念都是要谦虚、谦卑、不张扬、含蓄、低调…东方人的内敛沉稳之风格造就了我们的教育风格多是批评、命令、指责、自责等…希望最大的影响就是让我们的家长调转引导的方式,正面引领胜于负面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美国精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未来能够影响世界并推动人类进步的社会卓越贡献者。——此话多数中国人以为很虚,但这却是美国精英家庭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价值追求。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会塑造出孩子完全不同的人生角色:一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另一种则是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卓越贡献者。
中国富裕家庭最早看到了两种命运的不同,抢占先机到美国找“名师”变“高徒”,从世界至高点俯视全球。美国的多元文化,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多样性,寻找到更丰富的生命意义。精英圈子的“发小”情谊,也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而这些价值,也正是吸引高净值家庭送孩子低龄留学美国的根源。
当出国留学变成潮流时,竞争态势自然水涨船高,录取条件也日益严苛。为了避开申高(8申9、9申9)的惨烈竞争,也为了让孩子尽早适应美国校园文化,达到良好融入的目的,在小学毕业后就送孩子赴美留学(6申6、6申7)的现象已蔚然成风。
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年龄小、可塑性强固然是优势,但随着中国小留学生问题层出不穷,“硬币的反面”逐步被美国精英学校和中国家长群体体认。美国学校要挑选的人,是能够在异域文化中保持心理健康、在教师指导下善于自省并完善人格、在学术上与美国教育体系能够接轨的孩子。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的不同教育标准,导致中国孩子若无充分的准备和持久的训练,普遍不可能达到美国小学毕业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更会导致美国精英中学离他们渐行渐远。
中国人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一张白纸,只有在老师的教授下才能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而美国人认为,每个孩子天生就具备卓越的才华,老师的作用只是通过启发将孩子的智慧引导出来。
因此,中国的教育关注学生具体“学到”什么,学习的内容重在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而对自我认知和人际世界的认知,基本空白;而美国的教育更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的“会学”?除了认识“外部世界”,更要求孩子借由认识外部世界去更好的认知人际世界和自我内心世界。这种教育本源认知上的不同,造成了中美在教育标准、教育方法、教育策略乃至教育结果上的根本不同。而且,习惯于外部驱动的中国学生和习惯于内部驱动的美国学生相比,缺乏美国精英学校极为重视的遵纪并自律、好奇心、创新能力、积极主动和独立精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能(未经统计验证)美国正向鼓励比较多,国内负向鼓励比较多。国内有些家长比较鸡血有点恨铁不成钢,有些老师照顾不过来就批评教育。这有大环境缘故,人口众多机会少。
不过现在国内正向鼓励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但要进一步发挥:孩子受挫或者有成绩的时候,需要就事论事肯定他做得好的部分、敢于去尝试;还可以激励他可以做得更好,例如什么方向可以改进等。激励他去思考更多。不过这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都很高,时间要求也很多。
国内毕竟人口众多,人才筛选很难,教授班级人数众多。所以实现上面的正向鼓励或者激励教育很难覆盖面广。目前好的培训班这方面还做得不错。希望未来教育中有更多开放式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从而让孩子思维更开阔,具有更多创造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诚邀,谢谢!
首先,我想说的是美国的鼓励教育,其实是全面素质教育系统里的一个具体应用。所以,我们今天的讨论,不能只看局部,而忽略大局,否则很容易犯形而上学的错误。
回归主题,谈鼓励教育。中国教育界有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在美国教育界也有一句话:“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其实两句话异曲同工,都是在肯定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同时,强调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下美国的教育方式是比中国更加注重对孩子的鼓励性教育的,在美国的教育观里,教育如果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那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为此,美国教育的任务是发现并设法弥补孩子的短处。竭尽全力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并努力赞扬孩子们独立思考的结论,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据说,美国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时往往总是以10分钟的表扬拉开序幕,由此可见,美国对学生心理健康及心智培养方面的重视。在这方面,中国教育者们确实应该好好思考、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积极融入世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制度文化,教育也是。中国的精英们在了解了国外的教育方式后,特别是美国的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改革”,全面实行素质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部门也开始循序渐进,在“应试教育”的大纲下,逐年加强加强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