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朝的节度使的制度怎么看都不够明智,将行政军事财政三权都给了节度使,那不是铁定会出事吗?
节度使,唐朝,制度唐朝的节度使的制度怎么看都不够明智,将行政军事财政三权都给了节度使,那不是铁定会出事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要看这个制度是如何发展的,节度使起源于太宗时期,历经太宗、中宗、武后、玄宗逐渐增设(也有裁撤)、扩权发展完善,最终在安史之乱以前确立了九大节度使(也就是九大边镇),权利也是时大时小最终确定为自领辖地军、政、财、民的“小王国”的制度(节度使的人选由中央政府册立,退换和继承也需要中央政府的承认)。设立的初衷就是通过赋予边地极大的自主权的形式,来提高边疆地区的防卫和治理。但安史之乱打破了这种设计,暴露了中央政府的弱点、削弱了权威,地方的野心膨胀,不再想着抵御外族,反而想着争夺地盘和互相征讨。特别是后期为了制衡强大的节度使和安抚一些人,大肆分封节度使更加剧了矛盾和混乱,加快了唐王朝灭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中央财力不足以支撑边疆藩镇的防务开支,不得已只能放权让地方自行解决,无论中央是否书面承认,但既定事实已成。而封建文人官僚集团天然缺陷就是对于武备的轻视,真的以为熟读圣贤书就能治国平天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以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自此始。由于边疆事务的整体性和繁杂性,唐朝的节度使从最初只有军事上便宜行动的权力,逐渐扩大到地方行政和财政等方面。成为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公允地说,节度使制度在早期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天宝五年,高仙芝大破吐蕃军队于小勃律就显示了节度使制度的巨大成效。故而唐朝先后设立了九大节度使。
唐朝设立节度使,是有其现实的考量的: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治理下,唐朝社会稳定、经济日益繁荣,人口随之迅速增加。贯穿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并且从来没有寻找到有效办法解决的顽疾土地兼并自然到来,逐渐破坏了均田制,以均田制为根基的府兵制亦随其瓦解。为了解决无兵可征的局面,唐朝开始实行募兵制。而且武则天之后唐朝边疆事务越发繁杂多端,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那个时候的交通条件是可想见的,朝廷不可能迅速给出指示。所以说,节度使制度的推出属于时代的必然。
但是却造成了安史之乱并使得唐朝在盛世巅峰突然崩塌,困扰了唐朝一百多年后最终还是灭亡在了自己的节度使手中。再好的制度终归是人来执行的,唐玄宗后期的怠政是安史之乱的根子。制度框架搭建后,其中怎么平衡、执行的人才能、德行如何这都需要最高统治者反复思索掂量。而唐玄宗耽于享乐,委政李林甫、杨国忠,宰相自然不可能如同皇帝一般以完全公正的态度处理。问题由小积大,最终不可收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让他们自己搞钱,中央养不起部队。
军费历来是皇帝最头疼的事,没钱粮就别提打胜仗。
所以最优解就是权力下放,地方长官打仗自己筹粮筹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前期是府兵制,士兵是军户,但到了唐玄宗时代可能就打仗什么的不方便,才开始招募职业军人,当然军官这些都是信得过的人,很多事情需要做了之后才会发现问题所在,唐朝到五代也一直对节度使的权利进行限制,但是找到一个好方法需要时间,宋太祖就做到了。一位美食作家为您回复,别人的菜是煮出来的,我的视频是画出来的,请您关注我,也看看美食的冷知识和故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节度使制度让唐朝中后期维持统治100多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他是没有办法,要是没有这个制度安史之乱的时候唐朝就亡了,藩镇忙着割据捞实惠,大家都不去动皇帝。
上一篇:人为什么有等级之分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