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否是对中国人丑陋的揭示?
鲁迅,国民性,丑陋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否是对中国人丑陋的揭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呐喊·自序》)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先行发露各样的劣点,撕下那好看的假面具来”(《华盖集·通讯》)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弱点,正是为了改造国民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世界上的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后来受不同文化,宗教和政府统治者影响,慢慢塑造成不同的人性。由于近代儒家广受批判,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都丢在一边,而中国人大多人都没有宗教信仰,再加上封建专制统治的愚昧政策,和统治阶级对人民的疯狂剝削和压榨,人民被弄得穷困了倒苦不堪言。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也"孟子又说"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恐救死而恐不赡,奚暇礼义哉?"你想那时候大多数老百姓,命都顾不上了,哪还讲什么礼义呢?
我想中国人的这种性格完全是统治者造成的。鲁迅不去批判当时的专制统治,只揭老百姓的短,有失公允。"尧舜帅天下以仁,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民不从"当时各个军伐为了争夺统治权,战争连年不断,把老百姓弄得"因供寨木无桑柘,为点乡兵绝子孙"老百姓死都顾不上了,还谈什么仁义道德?
记得有个外国哲学家说过,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各国人民都是他们的政府的性质使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此所谓中国人的劣根性,都是劣根的政府造成的。智者不去批判当时的专制统治,而是揭老百姓的疤痕是不对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统治者自己不正,如何让老百姓有多高尚?统治者应该起表率作用。"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戻,一国作乱"所以国家的人民的品行与当时的政府性质有关,不能都怪老百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鲁迅先生是在自己的不少作品中,揭示了中国国民性中丑陋的一面。但是鲁迅先生这样做,绝不是单单去亮疮疤,丑化中国人,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去唤醒中国国民,起来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祝福》中,作者对祥林嫂的苦难一生表示了深切同情,同时也对她的愚昧迷信,想依靠神灵改变自己命运的做法,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在《药》中,对华老拴对革命者的正义行为浑然不知,却为了给儿子治病,去争买革命者的人血馒头,这是多么的令人心惊肉跳啊!
在《阿Q正传》中,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描述,就是唤醒国民们,正视现实吧,不要自我安慰,自我愚弄了,那样是解决不了任何现实问题的!
总之,鲁迅对国民性“丑陋”的揭示,也是一把火,他要用火去烧掉国民身上的愚昧,麻木冷漠,甘做顺民,逆来顺受等附着物,呼唤国民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鲁迅先生对国民性的批判是多少有点激进的。他有可能是根据某个人群的整体水平与中国国民的某个个人及整体水平进行比较后得出了结论后有感而发,但他有可能忽略了我们中国诸多无论是谁都难以万全的因素。所以个人认为先生的批判未必全部中肯。至于所谓“对中国人丑陋的揭示”在个人是不同意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说鲁迅对国民性进行批判吧。应该是鲁迅对国民性中的劣根性进行了批判。
鲁迅对国民性中的劣根性进行的批判,揭露了某些中国人人性中的丑陋的一面,而不是揭露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
国民性中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人性中有美好的,也有丑陋的。无论在那个时代,都不能对国民性全盘否定。
鲁迅要揭露和批判的,是受中国几千年封建思想毒害至深,又在外国列强的大炮和文化双重侵略中的人们愁闷彷徨、左右摇摆、不知所措、诚惶诚恐、听天由命、麻木不仁的精神上的缺陷。
鲁迅将他的杂文和小说当作匕首和投枪,对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国民性的劣根性和崇洋媚外的风气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辛辣的嘲讽,直击要害的批判。鲁迅对国民在精神上的贫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希望用他的犀利的语言唤起国民的觉醒和抗争。
所以,鲁迅对国民性中存在的劣根性的批判,不是对中国人丑陋的揭示,因为,不能说“中国人丑陋”,而是对国民人性中存在丑陋的一面的揭示。
上一篇:现在我们厂没活了,我想去高铁工地干活,不知道那里的活多不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