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元朝,朱元璋,王朝元朝灭亡时,有很多汉人视其为正统,而为其自焚殉国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张三丰不是修道的出家人吗?怎么成了元朝遗民?原因就是张三丰在年轻的时候,担任过元朝的县令。在前朝当官,自然就是新朝遗民了。
所谓前朝遗民,一般是指经历新旧王朝更替后拒绝在新王朝担任官职的人。但是,这个概念得有一个前提,就是你得是精英、能在新王朝当官或新王朝对你求贤若渴。一个普通人,在旧朝种地纳粮,在新朝就继续种地纳粮吧,算不上什么前朝遗民。而最鲜明的标签,就是在旧朝当过官的,因为这足以证明你是精英。所以,元朝的官员拒绝在明朝当官的,就肯定是元朝遗民了。这样的人有吗?这样的人不仅有,而且不在少数。
比如元朝的户部尚书张昶,是个汉人,他曾代表元朝出使朱元璋。朱元璋发现张昶是个人才,于是就扣住不放了,甚至一直给他封官到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但是,这个人“身在江南、心思塞北”。最后,朱元璋忍痛割爱,只能把他杀了。
被明人称为“国初三遗老”的杨维桢、沈梦麟和藤克恭,在明朝参加过编纂《元史》和评阅科举考卷的工作,但因为以元朝遗民自称,所以死活也不在明朝当官。但是,这几个人都活到八九十岁,朱元璋和大明朝廷也没难为他们。所以,明朝人也接受了前朝遗民这个事实。其中的杨维桢还写了一首《老客妇谣》,前两句就非常气人:
老客妇,老客妇,行年七十又一九。少年嫁夫甚分明,夫死犹存旧箕帚。南山阿妹北山姨,劝我再嫁我力辞。
年少嫁人,就选对了好郎君,虽然郎君死了但自己仍旧念念不忘。老客妇,自然是指杨维桢自己;而少年嫁的好郎君,当然就是大元。然后,南山阿妹北山姨,这些人劝我改嫁、我肯定不能答应啊。所谓改嫁,就是到明朝去做官。
这首诗还传到了朱元璋的几案上,于是大臣们就劝朱元璋把这个老遗民杀了。朱元璋的回复则是“老蛮子止欲成其名耳”。这个老东西本来也活不了几年,就是想让我把他杀了,好成全名节,我才不杀他呢。
还有很多关于元朝遗民的史料记载。这充分能说明元朝遗民不是没有,而且也不是一两个。而明朝呢?朱元璋和大明朝廷也接受了这些人,并没有想着把他们赶尽杀绝,更没有以华夷之辨来诛心。
03.不能用现在人的观念来理解古人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本来都是汉族人,怎么非要给所谓的夷狄当遗民,而且还那么恋恋不舍?
如果这样想,就是在以现代的意识形态来揣摩古人的心态。那么,关于国家,中国古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或者说,中国古代就没有国家观念吗?
我们都来自于传承,所以古人的国家观念来自于历史。这里还是取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一文的观点,来理清古人的国家观念。
一是君主认同。
春秋后期,晋国的中行穆子率军灭掉鼓国,然后把鼓国国君带回晋国,让鼓子苑支来治理鼓国,并让鼓国百姓“各复其所”。但鼓国大臣夙沙厘非要跟着鼓国国君一起走,国君去哪、他就去哪。中行穆子就对夙沙厘说:我不是让你们该干嘛干嘛去了吗?在鼓国踏实呆着就不行吗?于是,夙沙厘则答复说:
臣委质於狄之鼓,未委质於晋之鼓也。
这就有点儿欧洲的骑士精神的意思了。我忠于鼓国国君,而不是忠于鼓国土地,自古只有君臣而没有土臣,即所谓“委质为臣,无有二心。委质而策死,古之法也”。所以,这就是古人最初的国家认同,认同国君而不是认同土地。这个认同一直持续到西汉后期。
二是王朝认同。
这时候的国家认同,就聚焦在某一姓的君主统系之上。比较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就是刘裕杀司马氏。自此之后,后代王朝往往都要把前代王朝的君主统系干掉。因为国家认同已经由君主认同转变为一姓王朝的认同,主要是君主一姓。
南宋太后和皇帝都成了元朝的俘虏。于是,南宋太后就通知那些还在抵抗的南宋将领赶紧投降。但是,这伙人就是不投降,后来跑到南方立了两个小皇帝,只要这赵姓一系还在,他们就非要抵抗。文天祥是这么理解的:
当此之时,社稷为重,君为轻。吾别立君,为宗庙社稷计,所以为忠臣也。
皇帝和太后投降了,无所谓,王朝还没死。我们再立个赵家皇帝,还能继续跟蒙古人打。
三是中国认同。
无论是君主认同还是王朝认同,在这期间有一个趋势始终在生长。那就是中国认同。王朝总有兴亡,但亡国不等于亡天下。而天下就是中国。
奈何以华夷之异,有怀介然。且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东夷。但问志略何如耳。
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认识的一个调整:但问志略何如耳。在北魏时期,这种认识逐渐成为一种王朝认同之下的共识调整。这就意味着非汉人王朝也能成为正统。在三国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分裂时代,各方除了战争较量还有人心争夺,于是正统这个概念就成了争人心的武器。所以,夷狄与否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正统。而怎么区分正统呢?北方人以中原为正统,特别是非汉人的北方政权,我在中国、我就是正统,而南方政权,即便是汉人政权,也是蛮夷。比如,刘裕北伐南燕之时,鲜卑宗室、太尉慕容镇就对朝堂汉族大臣说:
今年国灭,吾必死之。卿中华之士,复为文身矣。
所以,除了君主认同和王朝认同,一个“历时性的政治共同体”逐渐发展了起来,这就是中国认同。而这个意识形态一直贯穿了宋元明清,成为古人的主流意识形态。
于是,非但元朝灭亡会有遗民,清朝灭亡也会有遗民。因为这些人的国家认同,是君主认同、王朝认同和中国认同的复杂融合。单纯的华夷之辨,或者西方的民族主义,根本就要解释不了这种复杂。我们用现代的意识形态来理解古人,就一定会一头雾水。
04.总结:我们来自于传承
还是那句话:我们来自于传承。所以,你不能割裂历史来谈问题,这么做不仅没有解释力,而且没有意义。
所以,近年来网上一些关于元朝和清朝不是中国朝代的文章,就十分荒唐。这就是在以割裂历史的现代观念来认识古人、理解中国。古人根本就没有现代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你用这种西方的主义来理解中国历史,根本就理解不了。
以西方的标准看来,今日中国就好像是罗马帝国或查理曼时代的欧洲一直延续到当前。而且它现在正在行使着一个单个的民族国家的功能。
这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和中国问题专家白鲁恂所说的。他认为中国没有成为欧洲的样貌就是一个“中国的神话”。之所以有这样的认为,就是因为纯粹西方的意识形态解释不了中国的问题,也理解不了中国的问题。
近代和现代中国,还能维持统一的样式,就是因为我们来自于传承。你可以说这是历史的路径,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特色。虽然现代意识形态,具体说就是现代民族主义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潮,但也不能割裂中国历史的传承,更不能在割裂历史中来理解中国古人。
上一篇:儿童健康险怎么买?一年是多少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